財聯社5月28日訊(記者 梁柯志)5月20日大行領銜引發銀行業集體下調存款利率以來,理財子公司迎來降息規模推廣的小高潮。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日,光大理財、興業理財、招銀理財等頭部理財公司繼續發布階段性降費率的通告。
5月28日,廣東華興銀行官網顯示,興銀理財添利日日新3號、添利9號等多款理財產品實行階段性降費,其中最低的一款產品投資管理費由0.3%降至0.09%。
信達證券報告顯示,2025年初至2025年4月底,興銀理財位居首位,發行數量為1842款;其次是平安理財,發行數量為1206款,接著是民生理財、華夏理財和光大理財,發行數量分別為1170款、1149款、1071款。
5月28日,華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財聯社表示,一般情況下存款利率下調都會帶來理財規模的增長。4月份增長較多帶動二季度整體增幅較大,預計6月份規模之后會有小幅回調。
多款產品費率逼近于0,機構人士:繼續下降空間有限
5月20日,大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理財子公司伺機而動,再上一輪降費推廣潮。
光大理財發布公告,將于2025年5月21日(含)至2025年12月03日(含)期間開展“陽光金豐利樂享198期(機構專享)”理財產品費率優惠活動。管理費率用將由0.15%降至0.07%,銷售服務費率由0.2%下調至0.08%。
不過,5月28日,某頭部理財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降費是理財公司近期一直采取的市場策略,降息和降費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聯關系。
該負責人還稱,沒有專門就理財降費下限的問題進行過測算。
3月底,個別理財公司宣布產品費率降至0。當時,渤銀理財表示,為回饋投資者,決定將兩只固收類理財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從0.6%降為0%,目前市面上費率為0的產品并不多見。
廖志明認為,在費率方面,目前理財公司階段性下調是市場策略,但是繼續下降空間有限。
季度首月沖刺成常態?全年規模增長或不高
實際上,進入二季度以來,理財規模實際已經開始回升。
華源證券報告顯示,2025年1月理財規模增量0.17萬億,2月增量0.13萬億,3月則下降1.11萬億,作為第二季首月的4月份則大幅增加2.2萬億。
5月28日,深圳某券商固收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一季度債市遭遇調整,理財產品收益率波動,影響了規模增長。第二季開始,尤其降準降息的預期增大后,加上機構的主動營銷,理財規模重新恢復了增長。
不過,華源證券報告顯示,4月理財規模增長了2.2萬億元,超過2021-2024年的4月1.99萬億的平均增量。同時依據2021-2024年的5月理財規模平均增量0.08萬億的數據,預計2025年5月增量與之接近,意味著5月增長將明顯放緩。
廣州一投資者對財聯社表示,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候并未特別關注費率高低,主要看機構和收益走勢,此外代銷機構對產品選擇也有影響。費率調整可能也是一種宣傳策略。
對于全年規模,華源證券報告預計2025年理財規模增量可能不高。主要是由于信用債收益率處于歷史低位,票息保護不足,理財收益率或難以跑贏5年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此外,隨著理財估值整改進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可能加大等因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