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周邊樓宇的墻皮脫落問題解決了,孩子們上下學再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暢家巷小學學生家長劉女士提起社區的服務,臉上滿是感激。在城關區酒泉路街道,這樣暖心的民生實事正不斷上演。
近年來,酒泉路街道黨工委深耕“黨建集結號”品牌,創新推出“四帶五強”黨建行動,以黨建為引領,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書寫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在酒泉路街道,一場全域黨建的“活力變革”正在進行。街道黨工委以“四帶”為抓手,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引擎”。走進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一張“街道—社區—網格—黨員責任區”的四級黨組織治理體系圖格外醒目。依托這一體系,街道聯動多個行業黨組織,打造了“城市基層黨建聯盟”。
中街子社區樓宇黨建突出“三建”,完善“新興領域數據庫”,在亞歐國際樓宇以業緣等為紐帶建設黨群服務中心,開展90余次“四務”服務,化解30余件企業難題,聯動多單位建立“政府牽頭、共治共享”新機制,開展46次上門巡回服務,打造7個共享空間,推動黨建、經濟、治理融合發展。
在基礎融合方面,該街道通過一系列舉措夯實黨建根基。“強基賦能·群雁提升”“強基賦能·夯基固本”等基礎黨務雙強提升行動正如火如荼開展。酒泉路街道舉辦4期黨務工作者業務培訓班,開展12次實戰實訓,每月下發黨建工作提示并加強督導考核,有力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酒泉路街道構建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機制,打造了“社區模擬議事課堂、書記創新實驗課堂、社區實踐微課堂”。圍繞各類民生難題,社區聯合14家共駐共建單位開展39次社區議事、11次課題研究,組建“社區治理居民智囊團”,孵化3支專業化社會組織團隊,設計實施5個創新社區服務項目,推動社區自治共治全面覆蓋。
各社區黨委也紛紛亮出“五強”舉措,提升全域黨建協同力。楊家園社區聚焦物業治理,實施“雙紅奔赴”聯動治理行動,與8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將黨建融入物業管理。暢家巷社區建立“動態合伙人”參與基層治理機制,升級“暢談客廳”協商議事平臺及“1+4+N”議事機制。南稍門社區圍繞民族團結,落實“三級網格兩級責任制”,組建少數民族志愿服務團隊,依托2處清真寺打造“石榴情矛盾糾紛調解室”,開展12次法律援助等服務,營造各民族團結穩定的轄區氛圍。
從解決企業難題到化解鄰里糾紛,從促進居民就業到維護民族團結,酒泉路街道的“四帶五強”黨建行動,讓黨組織的力量扎根基層,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讓治理模式愈發靈活多元,成為基層治理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娜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