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城關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城關區農業綜合保障服務中心走進民勤街小學,開展“植物生長的奧秘”科普進校園活動,以普及農業科學知識,讓同學們了解植物生長發育的五大關鍵要素,激發青少年對植物生長的探索興趣,為同學們打開一扇親近自然、探索科學的大門。
活動中,農技人員以“植物如何長大”為切入點,結合圖文課件與實物教具,系統講解了植物生長發育的五大核心要素、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原理,并現場演示“蒸騰作用”小實驗,用塑料袋包裹植物葉片,觀察水珠凝結。“氮長葉、磷長根、鉀長莖”。溫度是生長的“節奏控制器”,影響植物酶的活性和代謝速率。土壤是植物的“立足之本”,土壤不僅是支撐植物的基礎,更提供礦物質和有機質。農技人員用通俗易懂的口訣介紹氮、磷、鉀三大元素的作用。
理論講解后,在農技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化身“小農夫”,有的撒播、有的移栽、有的澆水,親自動手體驗耕種,忙得不亦樂乎。“原來植物生長需要這么多‘講究’。”三年級學生王林捧著自己種植的幼苗感慨道。“以后我要好好觀察家里的花草,做個‘植物小管家’。”“農業科普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未來我們將持續開展校園農場、節氣農時等活動,讓科學精神與勞動素養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民勤街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城關區農業綜合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通過“理論+實踐”模式,幫助小學生建立“植物與環境協同發展”的生態觀念,激發了他們對農業科學的興趣。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