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授銜儀式過后,眾多將領春風滿面,然而陳賡卻在人后悶悶不樂。熟悉陳賡的人都知道,他淡泊名利、心胸豁達,性格幽默風趣,鮮少這般難過,除非有極其傷心之事。
此時,賀龍來到陳賡身邊,安慰道:“陳賡,是不是想老戰友了,我也是啊,如果他活著該多好啊!” 能讓陳賡如此難過之人究竟是誰呢?為何賀龍與陳賡都對他念念不忘?此人便是盧冬生。盧冬生與陳賡是同鄉,但兩人家境截然不同。陳賡的家庭是當地有名的富戶,而盧冬生家境貧寒。盡管兩人相差五歲,但陳賡一直將盧冬生當作弟弟看待。
因家境不同,他們的成長軌跡也大相徑庭。陳賡 14 歲棄筆從戎,參加湘軍,后進入黃埔軍校,開啟軍旅生涯。盧冬生則在工廠當學徒,為生計奔波。六年后,他們在唐生智的湘軍中再次相遇。此時陳賡已在唐生智第八軍特務營擔任營長,并加入了黨組織。而盧冬生在唐生智湘軍中當了兩年兵,仍是一名普通士兵。陳賡得知盧冬生被當官的欺負后,將他調到自己身邊,成為副官。
南昌起義后,蔣介石派軍圍剿賀龍的紅三師。戰斗中,陳賡腿部中彈無法站立,敵軍見狀立即沖來。危急時刻,盧冬生冒著槍林彈雨背起陳賡,使其逃過一劫。隨后敵人一路追捕,好在盧冬生細心照顧,他們最終到達港島。
在港島,盧冬生首要任務是為陳賡治傷。他們在城里找醫院,可醫生看到陳賡的槍傷后將他們轟走,怕惹麻煩。街上有人覺得他們可疑報告警察,他們又被警察追趕,躲進廁所才逃過一劫。之后,盧冬生想盡辦法將陳賡弄上客輪,到達上海。在周公安排下,陳賡開始治療腿部傷勢。陳賡康復后留在上海展開地下工作,而盧冬生則追隨賀龍,在賀龍老家繼續武裝斗爭。
盧冬生一直維護賀龍。上級任命他為 358 旅旅長時,他說自己干不了,認為一個軍閥不能領導紅軍。這是因為有人議論賀龍搞軍閥思想,想把紅二方面軍變成自己的部隊。盧冬生為賀龍辯解,結果自己也被批判成 “軍閥”。盧冬生沒上過多少學,性格脾氣直,容易鉆牛角尖。抗日戰爭爆發后,他被任命為 358 旅旅長,在別人看來是光榮之事,可他卻覺得自己沒資格當旅長、指揮打仗,賀龍與陳賡怎么勸說都不行。最后,組織上只好讓張宗遜擔任 358 旅旅長。
毛主席知道盧冬生未上任后,找他談話并安排他到抗大學習。但此時盧冬生非常郁悶,因為領導和戰友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而他卻在學校學習,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1939 年 2 月,盧冬生與劉亞樓一起入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1 年 9 月學成畢業,準備回國大展身手時,蘇德戰爭爆發,盧冬生再也沒能回國,年僅 37 歲便在蘇聯離世。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后也十分震驚。
這里可以插入一個歷史案例。左權與彭德懷在抗日戰爭中并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左權在戰斗中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革命意志,為保衛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一次戰斗中,左權不幸犧牲,彭德懷為此悲痛不已。這與陳賡和賀龍對盧冬生的懷念如出一轍,他們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在戰爭中結下深厚情誼的戰友,失去對方讓他們痛心疾首。
在1955 年授銜儀式上,陳賡的不開心正是源于對盧冬生這位老戰友的思念與惋惜。他們曾經一起經歷過生死考驗,共同為了革命事業奮斗,而如今盧冬生卻無法見證這一榮耀時刻。賀龍的一句話道出了陳賡不開心的原因,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戰爭年代戰友之間那份深厚的情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