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春和景明,動車飛馳,流動的中國活力澎湃,“中國速度”令世界矚目。
中國高鐵被譽為“國之重器”,為旅客提供了安全、快捷、溫馨的美好出行體驗,已成為國人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在“復興號”縱橫馳騁的背后,有一位默默奉獻的動車組機械師,他就是青島動車段劉波。
圖為劉波與動車所調度室進行檢修作業聯控。
他扎根鐵路三十載,在毫厘之間追求技藝極致,于創新之中攀登技術高峰,以師者之心培育工匠梯隊,生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用汗水與智慧書寫著壯麗篇章。
2007年3月,經過嚴格的考試選拔,劉波成為第一代中國鐵路動車人。初入嶄新的動車領域,沒有技術資料和經驗可借鑒,面對外國專家的技術封鎖,劉波開啟了沒日沒夜的學習鉆研之旅。
圖為劉波運用“七上八下”工作法對動車組車下走行部進行檢修。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著這股子鉆勁和韌勁,劉波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結合實戰經驗他獨創“望聞問切動車故障診斷法”,“望”外觀、“聞”異味、“問”情況、“切”關鍵部位,精準定位故障點,極大地提高了動車組故障診斷效率。他總結歸納“14步重聯法”“五步解編法”等系列工作法,涵蓋了動車檢修運行作業多個關鍵環節,成為了同事們爭相學習的操作寶典。
隨著中國高鐵的蓬勃發展,動車組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新的挑戰也接踵而至。劉波深知,創新是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只有不斷攻克技術難題,才能讓中國高鐵在世界舞臺上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傳授動車組駕駛操作臺列車控制系統工作原理和檢修技術
劉波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創新研發中。他領銜國家級“劉波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匯聚了一批志同道合、技術精湛的創新骨干,圍繞動車組電(氣)制動、網絡傳輸等檢修運用關鍵技術,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艱苦卓絕的創新攻關。
面對動車組應急指揮故障處理難題,他帶領團隊廢寢忘食,反復調研、試驗,最終成功研發“應急指揮故障平臺”。該平臺通過智能化分類、精準匹配故障信息與處理方案,讓隨車機械師在遇到運用動車組突發故障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極大地縮短了故障處理時間,保障了動車運行安全。
針對長期困擾行業的L100型真空發生器故障頻發問題,他提出“三級梯度修復工藝”,創新形成“動車組L100型真空發生器修復法”,通過改進密封結構、優化清潔工藝,使設備使用壽命延長3倍,年節約維修成本超800萬元,該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主持完成的“輪對研磨塊磨耗控制體系”,降低了配件損耗,延長了輪對和研磨子的使用壽命。
圖為齊魯大工匠劉波在認真檢查動車組車側走行部配件
劉波帶領團隊潛心鉆研,逐項破解,研發出“動車組車下看車語音指揮系統”“動車組玻璃更換恒溫設備”等28項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成果,申報國家專利十余項,為中國鐵路運輸產業的迭代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當之無愧的創新標桿。
劉波經常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實現中國鐵路事業的持續騰飛,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他主動肩負起培養人才的重任,職工技能實訓基地成為他“傳道受業”的平臺,他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總結提煉的工作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動車組機械師。
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劉波構建“金字塔型”人才培養體系,首創的“故障分析教學法“,通過構建200余個典型故障案例庫,使新員工成長周期大幅縮短。開發的“動車組虛擬檢修培訓系統”,解決了工學矛盾和培訓時無車可用的痛點,優化了職工培訓系統。
多年來,劉波共組織參與職工技能培訓班260余期,培育星級機械師600余名,培養全國技術能手4名、全路技術能手28人,全局技術能手76名,高級技師132人,所帶團隊在2024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二等獎。這些優秀人才如同繁星點點,散布在各個檢修崗位上,為高鐵動車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劉波憑借卓越的貢獻,先后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齊魯大工匠、山東省勞模、全國鐵路和山東省首席技師諸多殊榮,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24年被列為第一屆大國工匠的培養對象。
三十多年的堅守與拼搏,劉波從一個懷揣夢想的鐵路青年,成長為實至名歸的全國勞模。以匠心守護“中國速度”,鏗鏘的足跡既是他的人生寫照,也是高鐵發展的歷史見證。(通訊員:張汝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