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年齡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我總愛回憶以前的事情。特別是當年到河北承德地區插隊落戶的點點滴滴,經常浮現在我的眼前,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每次回想起在承德插隊落戶的往事,我心里就有一種負疚感,因為當年我沒能兌現扎根山村一輩子的誓言,還辜負了一位姑娘對我的愛。
時間整整過去了五十六年,至今我還記得,我是1969年3月份和同學們一起乘坐火車離開天津的。那天風很大,天空灰蒙蒙的,父母送我到車站,姑姑和姨媽也到車站為我送行,千叮嚀萬囑咐,囑咐我一定要好好吃飯,照顧好自己。在父母眼中,我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
汽笛一聲長鳴,撕裂了料峭的春寒,我和同學們擠在綠皮車廂里,偷偷抹掉臉上的淚水。車窗外,送行的人群漸漸模糊成晃動的人影,母親揮舞著手里的頭巾在追趕前行的列車,最終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滿載天津知青的列車一路狂奔,途徑北京,來到了河北省的承德,下了火車又換乘汽車,顛簸的土路揚起漫天黃土。當承德山區的輪廓出現在眼前時,我的心里充滿了惆悵和失落,滿眼的荒蕪令人心生悲涼。汽車在崎嶇山道上緩慢地行駛著,最終停在了公社革委會大院門前。
在公社革委會食堂吃了午飯,知青辦工作人員宣讀了知青分配名單,我們跟隨前來迎接的老鄉,步行兩個多小時,來到了距離公社駐地十五里路遠的二道營大隊。當時太陽馬上就要落山了,火紅的晚霞映紅了半個村莊。
剛到村口,熱情的鄉親們就迎上來問寒問暖,幫我們接過手里的提包和裝臉盆的網兜。我們九名知青被分派在二道營大隊第六小隊插隊落戶,六隊的馬隊長帶領鄉親們把我們的行李從架子車上都搬到屋里擺放好,一幫大嫂正在隊部院子里忙著為我們準備晚飯。
我們六名男生臨時住在了隊部后院的牛棚里,牛圈東側的那間房子原來是存放草料的倉庫,稍作修改就成了我們男生的住所。房間里彌漫著干草與泥土混合的氣息,土坯墻斑駁脫落,房門破舊不堪,門口掛著用谷草編制的草苫子,應該是為了遮擋風寒。地上是用秫秸和谷草打的地鋪,我們六名男生就睡在地鋪上。
隔著院子,是生產隊的隊部大院,三名女生住在了靠東側的一間房子里,她們睡的也是地鋪,但房間里還挺干凈,門窗也完好無損。隊部院子西側靠西墻有一個簡易涼棚,棚子下面有鍋灶,那里就是給我們做飯的地方,我們九名知青在一起吃飯。
第一頓晚飯是幾位大嫂幫我們做的,飯菜很簡單,高粱玉米面兩摻的發面窩頭,半鍋蘿卜豆腐湯,還有一大碗咸菜條。吃過晚飯,馬隊長笑著對我們說:“咱二道營是窮了點,但不會讓你們城里來的知青餓肚子,更不會讓你們受委屈。咱隊里條件不好,你們先將就著住下,等過一陣子,隊里就給你們蓋新房子。”
半夜的時候,我起來小解,聽到隊部院子里傳來了一個女生的哭泣聲,她可能是想家了,也可能是對這里的生活環境不適應或不滿意。
第二天清晨,我們還在睡夢中,就聽到了飼養員劉爺爺來回走動的腳步聲。隊里有七頭耕牛,全靠劉爺爺一個人照料。劉爺爺喂完牛,又到隊部院子里給我們做飯,做好了早飯,他才叫我們起床。
劉爺爺布滿皺紋的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銅煙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他看我們情緒不高,就笑著寬慰我們:“孩子們別怕,這地兒雖說窮了些,可土是熱乎的,人心也是熱乎的,咱大伙不會虧待你們城里來的知青。你們盡管放心,有我在,就不會讓你們受委屈。”
等我們洗漱完畢,劉爺爺帶著我們去隊部吃飯,粗瓷碗里的玉米面糊糊冒著騰騰熱氣,喧騰騰的發面窩頭就著熟棉油拌過的咸菜條,吃著也很可口。別看劉爺爺都六十七八歲的年紀了,可他的身子骨很硬朗,大煉鋼鐵那陣子,他還在公社食堂給幾十口子人做過飯呢,公社書記都夸他手腳利索,做飯好吃。
春耕春播生產開始以后,我們知青也和社員們一樣往山上挑糞,用架子車拉糞,鄉親們手把手教我們扶犁耙地、撒種、學習干農活。馬隊長總把最輕松的活兒分給我們,看著我們笨拙的動作,他黝黑的臉上笑意盈盈:“慢慢學,急不得!”
記得第一次栽紅薯,我挑著兩桶水走坡路,踉踉蹌蹌非常吃力,一位大叔趕忙放下他挑著的空桶,幫我把兩桶水挑到了地里,然后笑著說:“你們城里來的知青剛學習干農活,慢慢來,別累著了。”
日子在春種秋收中悄然流逝,我們也漸漸適應了農村艱苦的生活環境,漸漸學會了干各種農活,更是切身感受了鄉親們的熱情和溫暖。
圖片來源網絡
來到二道營大隊的第三年秋天,大隊書記謝廣安找到我,笑著對我說:“李學軍,咱二道營小學需要增加一名民辦老師,你是高中生,不知你愿不愿意去學校教書?”“謝書記,我愿意,我愿意去學校當民辦教師。”我不假思索地說道。謝書記笑了笑又說道:“但我有個要求,要想當這個民辦教師,就得長期干,學校總換老師影響孩子們學習。”“謝書記,你放心,我愿意扎根咱二道營一輩子,當一輩子民辦教師。”當著謝書記的面,我立下了扎根山村一輩子的誓言。
就這樣,我成了二道營小學的民辦教師。
站在土坯搭成的講臺前,看著孩子們清澈的眼睛,我心中涌起從未有過的責任感。我暗暗發誓,一定竭盡全力,做一名合格的民辦教師。
當時二道營小學的規模不大,學校一共四個年級,讀五年級要去鄰村小學。學校一共四名教師,都是民辦教師。校長是大隊書記的哥哥,據說是高小文化。一位男教師是大隊會計的弟弟,也是小學文化。另一名女老師叫張秀芹,初中畢業,來學校教書還不到兩年。因為我是高中生,謝校長就讓我教四年級的學生。
剛到學校教書,我還真摸不著門道,主要是我沒有教書經驗,不清楚教書流程。張秀芹老師就來幫助我,她說她剛來教書時也是很緊張,不知道該怎樣給學生上課。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慢慢就熟悉了教書流程,她把她的經驗都毫不保留地傳授給我,我發自內心地感激她。
在張秀芹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快就適應了民辦教師這個職業,找到了站在講臺上那種自信的感覺。我教的四年級一共十九名學生,學生們都很懂事,很聽話,我講課的時候沒有亂說話的,學習都很認真。
漸漸地,我就和學生們熟悉起來,學生們都很天真,有的孩子在家烤一塊紅薯,也要拿到學校來送給我吃,還有的孩子給我送煮雞蛋,送紅棗和花生,孩子們的天真可愛讓我很感動。
因為我和張秀芹老師同齡,又天天在一起教書,在一個辦公室里備課。她感冒生病的時候,我就替她代課,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她也幫我代課,幫我熬草藥,給我送好吃的。老話說日久生情,不知不覺中我漸漸喜歡上了淳樸善良的張秀芹老師,張秀芹老師對我也特別熱情特別關愛,她看我的眼神都是那樣溫柔那樣溫暖。
那年中秋節前夕,張秀芹老師送給我兩個紅彤彤的石榴,她說她家窗前的那棵石榴樹是冰糖石榴,石榴粒又大又甜,吃在嘴里像冰糖一樣甜。張秀芹老師家的石榴確實好吃,那種酸甜的味道,我至今還記得。
1976年冬季我回天津探親過春節,張秀芹說她要去公社供銷社買胰子(肥皂)和燈油,正好順路送我一程。到了公社汽車站,張秀芹老師塞給我一包曬干的紅棗還有一張紙條,然后轉身就跑開了。
打開那張紙條,只見上面工工整整寫著一行字:李老師,我想一輩子和你在一起!
回到天津,我把我喜歡張秀芹的事情如實告訴了我父母,我父母都沒明確表態,沒說反對也沒說支持。春節過后我回承德的時候,我媽對我說:“學軍,你和那個張秀芹的事情一定要認真考慮,現在知青回城已成大趨勢,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得想辦法回城。農村的日子太苦了,一輩子得什么時候才能熬到頭啊……”
回到二道營,張秀芹對我還是一如既往地熱情,她還說讓我去她家串門。說句實話,當時我心里也很矛盾,我不敢對張秀芹有什么承諾,也不忍心冷落她。1977年的冬季,國家發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張秀芹比我還高興,她鼓勵我好好復習功課,她說她也想考中專。
考試的前一天,我和張秀芹還有一名男知青一起來到了縣城,張秀芹住在了她姑姑家,我和那名男知青住在了縣供銷社招待所。考試的時候,我握著被汗水浸濕的筆,滿腦子都是二道營的山水,滿腦子都是張秀芹期待的眼神,有一道學過的題我竟然沒做出來。
原本沒報什么希望,春節過后不久,我竟然意外收到了河北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我成了二道營的第一個大學生,張秀芹和那名男知青都落榜了。
離開二道營那天,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來為我送行,我班的學生把我圍在中間,哭喊著不讓我走,張秀芹老師也在旁邊偷偷抹眼淚。那一刻,我心里說不出是啥滋味,一想到當時對謝書記發下的當一輩子民辦教師的誓言,我心里就很難受很愧疚。
那天隊里的飼養員劉爺爺也來為我送行,他給我送來了幾張烙餅和一塊咸菜疙瘩,讓我帶在路上吃。分別的時候,劉爺爺難受地說:“我還想著給你介紹一個對象哩,你看人家張秀芹老師長得多水靈呀。這考上了大學,你就遠走高飛吧,就不要在農村受罪了……”看著在旁邊抹眼淚的張秀芹老師,再看看劉爺爺眼睛里滾動的淚花,我心里像刀割一樣疼。在二道營插隊落戶的日子里,劉爺爺可沒少關心我,沒少給我們知青送好吃的,他是我們最親的人。
大學畢業后,我留在城市工作,娶妻生子,日子平淡而安穩。可每當夜深人靜,飼養員劉爺爺慈祥的笑容、教室里瑯瑯的讀書聲、張秀芹老師淚眼汪汪的模樣,就會像潮水般涌來,將我淹沒在無盡的思念和愧疚之中。
去年清明,我終于回到了二道營。牛棚早已不復存在,那里成了二道營村里的健身廣場;原來二道營小學校的教室也翻建一新,那里成了村委會的辦公場所。劉爺爺、謝書記和馬隊長都已不在人世,那份感激之情和心里話,我只能跪在他們墳前訴說了。
張秀芹還生活在二道營,1978年夏季她考上了承德師范學校,畢業后又回到了家鄉,當了一輩子鄉村教師。
時隔四十六年再相見,我差一點沒認出張秀芹老師來,她發福了,好像個子矮了好多。張秀芹老師卻一眼就認出了我,她上前握住我的手激動地說:“李學軍老師,你還是年輕時的模樣,一點變化都沒了,還是城里的生活好呀,你看我都老成啥樣子了……”
看著眼前的張秀芹老師,想想當年一起教書的情景,想想那些沒說出口的愛和承諾,那些被時光掩埋的遺憾和愧疚,永遠留在了二道營的月光里,也永遠埋在了我心里。
圖片來源網絡
之后的日子里,每當望見天邊的月亮,我總會想起那個遙遠的山村。那里有我未兌現的誓言,有我永遠回不去的青春,還有一份藏在心底的愧疚和遺憾。尊敬張秀芹老師,愿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樂!心中永遠充滿陽光。第二故鄉,那里有我終生難忘的回憶,那里也將是我永遠的眷戀和牽掛。
作者:草根作家(講述人:李學軍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