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唐山的情況比預想的更嚴重。”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點,護士長吳旭君彎腰在病床前輕聲說道。毛澤東費力地撐開眼皮,右手在床頭柜摸索著放大鏡,褶皺的睡衣領口隨著急促呼吸不停起伏。中南海游泳池旁的臨時病房里,空氣里彌漫著消毒水和中藥混雜的氣味。
這個夏天注定要在共和國記憶里烙下深痕。年初剛送別了“大管家”周恩來,轉眼間朱老總又撒手人寰。唐山那場突如其來的7.8級地震,像把尖刀劃破了華北平原的夜空。23秒的天崩地裂,24萬條生命轉眼湮滅在瓦礫堆里。當華國鋒帶著航拍照片走進病房時,毛澤東把臉別向墻壁,喉結劇烈滾動著,布滿老年斑的手掌死死攥住被角。
“讓部隊去!有多少派多少!”老人突然轉過頭來,渾濁的眼底迸出銳利的光。這個曾指揮三大戰役的軍事家,此刻正用最后的氣力在軍用地圖上畫圈。北京軍區某部參謀記得清楚,當運送救災物資的專列經過豐臺站時,戰士們在悶罐車里齊聲背誦《為人民服務》,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蓋過了哽咽。
有意思的是,就在地震發生前四十八小時,毛澤東剛在病榻上簽署了最后一份人事任命。當秘書輕聲詢問是否要休息時,他擺擺手說:“等唐山同志們的消息。”誰能想到,這座鋼鐵之城轉眼就成了需要全國支援的災區?更令人揪心的是,此時中南海里的掌舵人,連握筆批閱文件都要靠工作人員托著手腕。
8月4日那天特別悶熱。華國鋒從唐山帶回半塊沾著血跡的搪瓷缸,說是救援隊從廢墟里挖出來的。毛澤東讓人把搪瓷缸擺在床頭,每天總要摸上幾回。主治醫生李志綏發現,自從唐山出事,主席的安眠藥劑量悄悄增加了半片。但沒人敢勸,大家都知道那個搪瓷缸里裝著二十多萬破碎的家庭。
時間滑到九月,中南海里的梧桐開始落葉。8號那天深夜,軍委值班室的紅色電話突然炸響。徐向前扶著老花鏡讀完電報全文,轉身對作戰部長說的那句話后來被記在值班日志里:“告訴各軍區,這是主席最后一道軍令。”當人們后來在檔案柜最底層發現那份“全軍進入一級戒備”的電報底稿時,注意到收報日期欄有個用紅鉛筆畫的五角星——正是毛澤東生前批閱急件時特有的標記。
不得不說的是,在那段特殊時期,很多細節都透著令人心酸的隱喻。比如毛主席病房里始終擺著三把椅子,據說是留給“走得太急”的那幾位老戰友的。又比如徐向前收到電報后,特意在作戰地圖前站了整宿,第二天眼睛腫得睜不開。這些碎片拼湊出的歷史圖景,遠比任何文學創作都更具震撼力。
當唐山災區的第一盞路燈重新亮起時,中南海的菊香書屋永遠暗了下去。但歷史總會記住,有個病骨支離的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用顫抖的指尖劃過華北大地。他惦記著瓦礫堆里的搪瓷缸,更牽掛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山河的安寧。那封絕密電報上的八個字,既是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又何嘗不是垂暮老帥對家國的最后交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