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松山書屋閱讀。 朱維靜 攝
郭鴻燕收拾民宿客房。 李婭妮 攝
近年來,龍陵縣以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大力推動和美鄉村建設,使得鄉村展新顏,處處文明景。
一大早,鎮安鎮鎮北村村民郭鴻燕來到村里新開的民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掃、整理、辦理入住……一整套流程下來,嫻熟流暢。
從去年11月剛入職的不適應,到現在與客人侃侃而談,端上“旅游飯碗”的她已得心應手。“現在一到周末民宿就都滿房了,好多游客都是慕名而來,客人會讓我推薦好吃好玩的地方,現在我都算得上鎮北村的半個導游了。”郭鴻燕驕傲地說。
郭鴻燕所在的鎮北村,憑借著交通區位優勢及溫泉康養,成了龍陵縣集農耕、娛樂、休閑、度假、餐飲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走進鎮北村,墻畫相綴的民居錯落有致,道路暗巷干凈整潔,綠化美化讓人眼前一亮,清流潺潺的玉帶河穿其而過,旅游經濟紅紅火火。
來自成都的游客郭麗娟,今年又和家人自駕來到鎮北村泡溫泉。從1992年初識鎮北村到現在,說起村里的變化,郭麗娟算得上是見證者之一。“以前什么設施都沒有,現在村里酒店也建起來了,溫泉的湯池也漂亮,這次我準備待一個月。”郭麗娟說。
為了把村子建成旅游服務型美麗鄉村,鎮北村從村莊風貌建設改造、村民生活方式改善上進行探索,讓更多村民參與創建。“為了讓游客游得好、留得住,村里通過黨員網格長帶頭推動鄉村治理,村民主動接待游客,美化自家庭院。通過污水改造、垃圾日產日清,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田園風光,讓來這兒的游客住得舒心,玩得開心,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鎮北村黨總支書記周永則說。
村莊煥顏推動了文明改變,如今在鎮北村,文明風尚已然成為村民日常的生活方式。而這只是龍陵縣推動美麗鄉村打造,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全國文明村的臘勐鎮大埡口新村的松山書屋,村民楊新良正在翻閱關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書籍,擁有藏書8600余冊的松山書屋,是一個集文化體驗、休閑閱讀、活動開展為一體的農家書屋,是當地村民思想文化生活的加油站,也是他的知識“寶庫”。“農閑時,我就帶著小孫子來書屋看看書,他翻翻繪本,我看點自己感興趣的。”楊新良說。
鄉村建設既要塑形,更要思想鑄魂。除了書屋,走進新村,每戶門前“誠實守信、開明勤儉”“講文明、樹新風”的家訓和村民的生產生活融為一體。“這些家風家訓都是村民通過群眾會自己商定,接地氣、有特色。目前,結合寒暑假大學生返鄉志愿服務活動,我們也將家風家訓、文明新風融入村民課堂中。”大埡口村黨總支委員、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張金耀說。行走在村里獨有的抗戰文化長廊,感受獨有的文化氛圍,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凝聚起的文明和諧精氣神可感可及。
鄉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風要正,正在村規。“殺豬飯簡辦,情誼不減淡……”平達鄉平安村民安園的廣播里正播放著最新錄制的村規民約。
“以前村里殺年豬比排場,比誰家請的客人多,后來村里組織村民圍繞鋪張宴請對村規民約進行了完善,在‘殺豬季’通過廣播引導村民遵守執行。”平安村黨總支書記楊孝明感慨,今年村里有很多家已經響應村里的號召,合理安排菜品和數量,殺豬宴簡辦,既熱鬧又不累。
平時難管的事在村民集體協商自定自約下變成了摸得著的“土規定”“土口號”。同時,作為“一村之長”的楊孝明,也深知學法知法守法在推動鄉村文明中的作用。面對村里各種婚戀、土地、鄰里糾紛,他引導村民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用“法”解決,村里無論是小矛盾還是大糾紛,大家都習慣遇事找法找支書,這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村民都說:“用‘法’辦事,比起我們爭吵可有用多了。”如今的平安村,鄉風文明、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開展井然有序,2020年,平安村還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近年來,龍陵縣持續加快和美鄉村建設,通過提“質”增“顏”擘畫美麗村莊,推動鄉風文明,不斷刷新了文明村鎮創建進度條。截至目前,全縣共創成縣級及以上文明村107個,其中全國文明村2個;創成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8個,其中省級文明鄉(鎮)1個。全縣文明村創成率92.24%、文明鄉鎮創成率80%。
百村變新顏,龍陵縣121個村(社區)正在以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著力點,以完善設施、深耕精神文明為突破口,一個個有形有魂的和美鄉村正在崛起,在龍陵,和美鄉村可感可及。
朱維靜 李婭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