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劉慈欣:“在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大道?

0
分享至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吳德玉

歷史充滿奇妙的巧合。1999年,《科幻世界》雜志第七期發表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押中”當年的全國高考作文題目,使這期雜志的發行量劇增。也是這一年,在大山深處默默寫作的工程師劉慈欣,在《科幻世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個科幻短篇《鯨歌》。2025年春天,電影《流浪地球3》開機,劉慈欣探班片場并與導演郭帆合影上了熱搜。有人悄然發現,郭帆正是1999年的應屆高考生,做過《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高考作文題。


劉慈欣在《科幻世界》(1999年第6期)發表第一篇作品《鯨歌》(雜志社提供)


劉慈欣在《科幻世界》(1999年第6期)發表第一篇作品《鯨歌》(雜志社提供)

千禧年左右,中國科幻開始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曾在《科幻世界》當主編的作家阿來,是親歷見證人之一。2025年4月25日,由番茄小說主辦、阿來書房承辦的一次推廣全民閱讀活動上,阿來與劉慈欣對談。兩人分享了當時諸多的“科幻”場景。比如,1997年,《科幻世界》在北京舉辦世界科幻大會,邀請兩位美國宇航員和三位俄羅斯宇航員參加。其中一位是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當時很多人認為,邀請如此重磅人物來參加,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最終他們做到了。“這正是科幻的力量: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當時大家對未來普遍抱有希望和信心,感覺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中國科幻從那時起開始爆發,這與國家的崛起和時代的精神恰好契合。”阿來說。


阿來(右)與劉慈欣(左)在山西大同對談(張杰拍攝)

在網絡多個平臺上搜“娘子關發電廠”,會出現大量相關旅行的文圖、視頻。這間發電廠始建于1965年,曾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因節能減排等原因于2009年正式關停。一個關停的廠址成為熱門打卡地,跟發電無關,而是因為曾在這里工作多年并在此寫科幻的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劉慈欣。

劉慈欣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99年至2008年連續8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三體》的前兩部、《流浪地球》都是其在電廠工作期間的作品。博主們心存激動地拍下斑駁的廠房,感慨“劉慈欣的科幻起點”“劉慈欣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工業遺跡也讓不少人聯想到這是否就是劉慈欣小說相關場景的原型。遇到當地留守的大爺,會猜想他是否認識劉慈欣。1985年,劉慈欣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畢業之后,進入娘子關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娘子關發電廠位于太行山腳下,背靠峰巒,襟山帶水。身處僻靜之地,又從事比較單調枯燥的工作,想象力成為翅膀,帶著電工劉慈欣在科幻的天空越飛越高。如今,當娘子關電廠的齒輪聲漸遠,在此點亮的科幻星火,卻從山溝里走出,呈燎原之勢。


連載《三體》的《科幻世界》雜志(2006年第5期)(張杰翻拍)

“我的責任和使命就是,在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01

出生于1963年的劉慈欣,曾感慨自己這一代人目睹和經歷了世界變化之大,是罕見的。而且這種變化還在加速發生。這給科幻小說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另外一方面,又因這種變化太大太快,很多原本是科幻的事物已經或者正變成現實,也讓他感到創作上的急迫和危機感,“我只有把想象力推向更遙遠的時空中。身為一名科幻作家,我發現我現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在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劉慈欣(張杰拍攝)

有人曾對科幻下過這樣的定義:“科幻是描寫變化的文學”。科幻的內容和表現方式也處在變動之中。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比起關注真實的天空探索,人們似乎更傾向于愿意在VR中虛擬體驗太空。人們已經習慣低頭卻不再習慣仰望星空。這樣的現實也反映在科幻小說中——更多集中于對賽博朋克、虛擬空間的題材上。科幻小說的想象正與克拉克對太空廣袤而瑰麗的想象漸行漸遠。劉慈欣對這種變化深表遺憾。2018年,劉慈欣曾在“克拉克想象力貢獻社會獎”的領獎臺上提到這個問題,當時還幽默地引用一句話,“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帶給我facebook。”

在科幻美學養成之路上,科幻文學巨匠阿瑟·克拉克“宇宙恢宏的審美范式”對劉慈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初期,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與拉瑪相會》被引進中國出版。正是這兩部作品,讓劉慈欣感到自己的想象力“第一次被激活。感覺自己就像涓涓細流終于投入了大海的懷抱。”讀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天深夜,中學生劉慈欣回憶當時自己“不禁走出家門,抬頭仰望天上的繁星。從那個晚上開始,我眼中的星空變得與過去全然不同了。我平生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2018年,由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科幻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游》誕生50周年,劉慈欣在北京觀看了經過數碼修復的該片新版,他描述自己“是懷著朝圣的心情”。

劉慈欣相信,從長遠的時間軸來看,無論地球上的人類世界如何繁榮,對星空缺乏想象興趣的世界,將是暗淡的。哪怕夢幻的科幻事物都已經變成平淡無奇的現實,“宇宙仍將是一個我們的想象力也無法終其邊界的廣袤存在。距離我們最新的恒星依然遙不可及。浩瀚的星空仍然能夠承載我們無窮的想象力。我相信,無垠的太空仍然是人類想象力最好的去處和歸宿。我一直在描寫宇宙的宏偉和神奇,描寫星際探險,描寫遙遠世界的生命和文明。這讓我在現在的科幻作家中,或許顯得跟不上時代,或者顯得幼稚。”

在山西大同與阿來的對談中,劉慈欣也重申,自己會堅守“基于科學和暢想遙遠的時間和空間的比較傳統的科幻。事實上,科幻發展到今天,已經偏離這個方向。我所青睞的傳統科幻的比例也越來越小,越來越邊緣化。但這算是我比較執著的東西。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在一個空空蕩蕩的沒人在意的堡壘里面堅守著。但我肯定會一直守著。”

“我最渴望弄明白的是:宇宙運行的最深命令是什么?”

02

在一次閱讀中,劉慈欣被這樣一句話深深觸動:“假如宇宙是一個答案,那么問題是什么?”他直言這句話讓他深感震撼。“其實我一直追問的,就是這樣的問題:很遙遠的時間和空間里的奧秘是什么?我最渴望弄明白的是:宇宙運行的最深命令是什么?”或許有人認為這些思索無甚意義,甚至覺得這很可笑,但劉慈欣坦言,這樣的問題確實一直如磁石般吸引著他 ,“也可以說是纏繞著我,讓我無法自拔。雖然我知道我很渺小,不自量力。”

也正是這份對宇宙奧秘的深層關切,劉慈欣透露自己有一個“永生”的渴望,“我很想知道我寫的小說里的未來,在現實中到底將是什么樣子。我對未來真的充滿好奇。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僅僅想象一下,就令人激動。真的,如果給我永遠活著的機會,我愿意去做很多嘗試,比如乘坐一艘接近光速的飛船,比如冬眠。總之,我愿意付上很大代價。”

2000年的科幻筆會上,科幻作家楊平曾說,從劉慈欣的小說中感覺到強烈的“回鄉情結”。當時劉慈欣不以為然,認為回鄉情結是最不可能在自己的小說中出現的東西。2009年3月,《流浪地球》小說在發表十年后,入選了《科幻世界》30周年特別紀念刊。劉慈欣為此寫了一篇文章作為前言。此時的劉慈欣正要離開他工作24年的發電廠,分外感慨,“我在這里度過了畢業之后的青春時光,寫出了自己迄今為止的所有科幻小說,但要走了竟沒什么留戀,在精神上這里不是家園,我不知道哪里是家園。現在看著窗外的群山,不由又想起了楊兄那句話。其實,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條尋找家園的路,回鄉情結之所以隱藏在連自己都看不到的深處,是因為我不知道家園在哪里,所以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找。”

“讓自己激動的寫作靈感,像在戈壁灘上尋找隕石,遇到的概率很低”

03

《三體》之后,劉慈欣的新作何時出現?這幾乎是一個關于劉慈欣的“天問”。事實上他對自己下一部作品的期待,不會比讀者少。科幻又被稱為點子文學,一個故事一般圍繞一個點子(即科幻設定)展開。劉慈欣對點子的新奇又有著超出一般人的渴望。這讓他的新作總是處于難產當中。


《三體》

在山西與阿來對談時,劉慈欣再次坦承,創作上的瓶頸是自己的常態。比起年輕的時候,現在遇到那種讓自己很激動,想要馬上要寫出來的那種靈感、沖動、想法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分享這就像有一次他在茫茫戈壁灘上尋找隕石一樣,“遇到的概率很低。”

除了受自身狀態所限,劉慈欣坦言AI寫作能力的提高也給他的寫作帶來新的挑戰,“前陣子我把自己的一個構思發給DeepSeek,讓它在這個基礎上寫一篇科幻小說。結果我發現它寫出來的東西,我不得不承認,確實比我寫得好。這就讓我有一種很大的失落感: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而失去寫下去的動力和興趣。”

縱然如此,劉慈欣并沒有完全停止寫作,“我清楚知道,靈感不是努力就一定能獲得的東西。我所能做的只能是,盡自己努力,認真勤奮思考,耐心等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文學、創意如此珍貴,也正就在于此。”

AI在寫作上的表現,讓劉慈欣感到挑戰。但他對AI并不抵觸,反而更多的是欣賞,“我對AI的感情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我是搞計算機出身,以前我還編程設計過一個詩詞創作軟件。所以我對AI一開始不是很在意。但當我逐漸發現,它現在竟然寫小說比我寫得還好,我內心就產生了很深刻的情感,用‘愛’來形容也不夸張。為什么呢?因為我想到,由于人腦的生物特性,可能永遠也無法猜透,穿破那一層屏障刺透自然的那個終極奧秘。但AI卻有可能做到突破。當然,現在它還做不到。未來的路還很遙遠。如果它真的可以突破極限,那么我被它取代,我也甘心樂意。”

對《流浪地球3》電影充滿期待:它要完成巨大挑戰

04

在劉慈欣心里,科幻是美麗的。1999年,第一次跟科幻界接觸的劉慈欣,來成都參加《科幻世界》雜志開的作者筆會。深夜到達編輯部旁邊的科協招待所時,他看到服務臺前有一對少男少女,“男孩兒的英俊和女孩的美麗幾乎是我從未見過的,仿佛是從神話中下來的人物,我立刻斷定他們是來開會的科幻作者,因為在我的潛意識中科幻就是這么美的。”劉慈欣一直記得在深夜中遇到的那對少男少女,“幾乎成了科幻化身。”

劉慈欣對科幻是“較真的”。這份“較真”差點讓《流浪地球》這篇小說“流產”。在寫這篇小說期間,劉慈欣因公外出第一次坐飛機。他發現自己寫的小說里的一個描述跟現實不符,“從萬米高空看大地時,一點兒都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行星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這樣的世界簡直是癡人說夢!”但回去后他還是堅持把小說寫出來了。


《流浪地球》

對劉慈欣而言,科幻更是一種宏大的世界觀,一種可以超越文化、國家能引發人類共鳴的交流平臺,“在科幻文學中,人類往往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通過科幻這個平臺,全世界的人們可以一起面對危機、展望未來。比如,地球作為飛船,向宇宙飛去,是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存在。”

如今,《流浪地球3》正在緊鑼密鼓拍攝當中。身為原著作者的劉慈欣也高度關注進展,“按照劇情走向推理,《流浪地球3》面臨一個巨大任務,就是如何將地球在太空中的航行,虛擬世界人工智能以及人的意識上傳等完美結合起來。要完成這個任務,要完成一個巨大的挑戰。宇宙航行是一個很廣闊的場景,而意識上傳發生在地球上一個很小的電腦計算機上。這兩者如何結合起來,才是讓人震撼的場景和故事。對此,我充滿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聞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聞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權威信息,看真實新聞故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51120170004)。
306448文章數 88356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貴安新區:三年大變樣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南京市| 秦安县| 松阳县| 保定市| 益阳市| 黄冈市| 城固县| 平和县| 辉县市| 莫力| 天门市| 长垣县| 柳江县| 克什克腾旗| 长泰县| 田阳县| 郧西县| 苍山县| 卢氏县| 泽州县| 巨鹿县| 会东县| 呈贡县| 湛江市| 荆门市| 石台县| 化德县| 隆化县| 塔城市| 琼结县| 大埔县| 讷河市| 和政县| 金堂县| 辉县市| 前郭尔| 敦煌市| 邵阳县| 乌拉特后旗|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