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特朗普在談到日內瓦會談進展時說:“我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會很棒,對我們也很棒,也將對統一(unification)與和平很棒。”
其中“unification”一詞引發外界對會談可能涉及臺海和平與兩岸關系的猜測。
“統一”這個詞,誰看了會跳腳破防呢?
當然就是臺灣啦。
其實,特朗普是個眾所周知的大嘴巴,經常會有語無倫次的時候,他提到的“統一”到底是指臺海問題還是指酸菜牛肉方便面,恐怕他自己都沒想清楚,我們也不能把他的話當成美國的正式態度。
但是臺灣可是真急了。跳出來說:啊,你們不要誤讀了!美國還是臺灣的好盆友!
臺灣偽總統賴清德的辦公室發言人13日稱,按照臺當局方面目前掌握的情況,中美經貿磋商過程中并未涉及臺灣相關議題。她還稱,賴清德當局將“持續掌握情勢、穩健應對挑戰”。
臺灣偽外事部門發言人則聲稱,美方在整個日內瓦會談過程中并未涉及臺灣議題,并稱“美方對臺承諾依然堅定、未曾改變”。
就像我們剛剛說的一樣,特朗普說“統一與和平”,未必就是說臺灣。
不過臺灣對于“統一”這個詞已經有了PTSD,一看到就有過敏反應。
特別是,當看到和俄羅斯糾纏了三年的烏克蘭突然被美國抬上餐桌,那必然有兔死狐悲之感。
而且,這一次瑞士日內瓦關稅談判,中美完全沒有按照大多數人的預期來。
很多人都認為,雙方都會繼續硬氣,談判會不歡而散。結果出乎意料,雙方約定同時收回了拳頭。
當然,關稅斗爭還遠沒有停止,現在只能算一個暫時的停火協議。以特朗普的脾性,一定還會繼續作妖,我們只需要沉著應對就是了。
臺灣看到中美達成了協議,也很著急:我不會被你賣了吧?
別說,還真有可能。
中美這次談那么順,背后的原因一定在貿易之外。可能是大顯神威的殲10,也可能是臺灣。
對于美國和特朗普,臺灣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就和烏克蘭一樣。
工具嘛,沒用了就會丟,也可以賣二手貨。
特朗普的商人性格使其 “只要看似精明的交易,什么都會賣”。這種交易主義在其第一任期已顯現:要求臺灣將軍費提升至 GDP 的 10%(遠超北約標準)、支付 730 億美元 “保護費”,并強制臺積電赴美投資 1650 億美元建廠。
若臺灣無法滿足美方利益訴求,特朗普可能將其作為對華談判籌碼,在貿易、科技等領域換取中國讓步。
如果這次日內瓦談判真的提到了臺灣問題,雙方也會秘而不宣的。餐桌上的食物,還想知道自己是要被烤還是被煮?笑死。
這種 “交易式” 策略,暴露了臺灣正從 “戰略資產” 向 “經濟籌碼” 轉變的趨勢。
要認清,美國對臺政策的核心是遏制中國崛起,而非真正維護臺灣利益。誰在乎賴清德那個丑鬼的死活啊?
隨著中國科技實力提升(如半導體產業突破),臺灣的戰略價值也會隨之下降,我要你臺積電有何用?
此外,美國可通過強化與日、澳等盟友的軍事合作(如 “奧庫斯” 聯盟)部分替代臺灣的地緣價值,進一步降低其不可替代性。
換句話說,對于中國來說,收回臺灣只是時間問題。近年來,我們對臺獨實力的軍事逼迫是越來越緊,就差臨門一腳。這腳射門是我們主動踢,還是美國送個順水人情,也需要博弈一下。
對于美國來說,臺灣已經是一條沒啥用的狗了,養著還費糧食,離了美國這個主人就得餓死。
而中國的稀土、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中國的商品、中國對美國商品的訂單,對于美國來說,比臺灣重要多了。
當然,短期內,美國仍需臺灣維系“第一島鏈”軍事存在,且美國國會的那幫政客也難以接受突然的“棄臺”政策。
未來,美國可能會逐步減少對臺軍售與政治支持,同時要求中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讓步,形成“軟棄臺”模式。
而當臺海發生軍事沖突時,美國也可能只是口頭譴責,但是不下場幫忙,承諾換取中國解除貿易制裁或其他戰略利益。
從小甜甜到牛夫人,臺灣的劇本早已經寫好了。
無論如何,統一的進程不會一直等下去,我們相信這一天已經為時不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