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王寧)5月1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發布消息,該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祝偉團隊與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熊偉團隊合作,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高效抗感染能力的聚氨酯傷口敷料。該敷料將藥物負載能力提升了61倍,能顯著提升傷口愈合速度,并降低全身炎癥反應風險,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祝偉(左)在重癥醫學科查房。受訪者供圖
“皮膚傷口感染看似是一個小問題,實際上有著大危害,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弊鳛橹匕Y醫學科專家,祝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長期臥床的患者皮膚容易出現褥瘡并繼發感染、糖尿病足患者皮膚破潰感染后遷延不愈可能面臨截肢風險,如果細菌通過皮膚傷口播散至全身,可引發膿毒癥,死亡率高達40%-60%。
祝偉表示,理想皮膚感染傷口敷料應具備兩個特點,一是發揮物理屏障作用,保護傷口;二是具備抑菌,甚至殺菌功能?!皞鹘y聚氨酯敷料雖具有透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但缺乏抗感染功能。我們團隊通過3D微納米激光蝕刻技術,在保留了聚氨酯材料90%的機械強度和理化性能的同時,使藥物負載能力提升了61倍,讓這一敷料同時具有物理屏障作用和殺菌功效?!?/p>
“整個研發過程中,最大的創新是將工科的3D微納米激光蝕刻技術應用在醫學領域。”祝偉介紹,利用激光蝕刻技術,我們在聚氨酯薄膜上刻出了許多‘小憩室’,并在這些‘小憩室’中填充藥物,在擴大藥物儲存空間的同時起到了藥物緩釋的效果。為驗證敷料的有效性,團隊還進行了體外和體內實驗。實驗表明,針對常見傷口感染病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該敷料能顯著增大抑菌圈;大鼠感染傷口使用該敷料后,愈合速率提升了43%,且全身炎癥反應減輕。
此外,祝偉還提到,團隊研發的新型敷料的核心材料依然是聚氨酯薄膜,因此該敷料雖然在性能上有顯著提升,但其生產成本與傳統聚氨酯敷料相比并無明顯增加,具備良好的臨床轉化前景?!拔覀兊捻椖恳呀洬@得湖北省醫工交叉大賽一等獎,未來研究團隊會進一步探索技術優化方向,并推動這一研究成果的臨床轉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