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栓,通俗來講就是“由痰液凝結而成的硬塊或粘稠團塊”。它通常是由于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過于濃稠,難以順利排出,從而堆積在氣管或支氣管內。
痰栓就像“膠水”一樣粘附在呼吸道內,輕則引發劇烈咳嗽,重則可能阻塞氣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這種情況對兒童、老年人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危險。
痰栓的形成原因

1. 黏液分泌異常
呼吸道杯狀細胞及腺體分泌黏液,通過纖毛運動清除異物。感染(細菌/病毒)或慢性炎癥(哮喘/COPD)可致黏液過度分泌及黏稠化,形成痰栓。
2. 纖毛功能受損
吸煙、空氣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等導致纖毛損壞,使黏液無法有效排出,進而逐漸堆積,形成痰栓。
3. 脫水或環境干燥
當身體缺水或吸入干燥空氣時,黏液中的水分會減少,導致其變得更加黏稠,從而容易形成痰栓。
痰栓的常見癥狀

1. 劇烈咳嗽
反復出現干咳,或咳出黃綠色、帶有血絲的黏稠痰塊。
2. 呼吸困難
患者常感到胸口有異物“堵塞”,呼吸費力,甚至伴隨喘鳴音。
3. 胸悶或胸痛
由于痰栓堵塞,可能引發局部炎癥或肺不張,從而導致胸悶或胸痛。
4. 發熱或乏力
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現全身癥狀,如腹瀉、發熱或乏力。
如何預防痰栓形成?

1. 保持呼吸道濕潤
每天飲用1500-2000毫升水,在干燥季節使用加濕器。慢性病患者可定期使用生理鹽水進行霧化治療。
2. 戒煙并遠離污染環境
煙霧、粉塵等污染物會加重痰液的黏稠度。
3.增強免疫力
保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4. 進行呼吸鍛煉
通過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來增強排痰能力。
5. 警惕過敏原
在花粉季節佩戴口罩,并定期清洗空調濾網。
6. 高危人群需定期檢查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應規律用藥,以減少急性發作。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肺功能復查。
輕度痰栓化痰排栓的有效方法
- 多喝水: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有助于稀釋痰液。
- 拍背排痰:家人可以用空心掌輕叩患者背部(由下往上),幫助松動痰液。

- 蒸汽吸入:使用熱水杯熏蒸口鼻,或借助加濕器保持空氣濕潤。

祛痰藥的選擇
稀釋痰液并促進其排出是關鍵,根據病因和癥狀選擇合適的藥物,降低痰液黏稠度,刺激纖毛運動:
1)黏液促排劑:
- 氨溴索:促進痰液溶解和排出。
- 愈創甘油醚:通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促進排痰。
2)黏液溶解劑:
- 乙酰半胱氨酸:可口服或霧化,快速分解黏痰。
- 厄多司坦:適用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痰栓預防。
3)支氣管擴張劑
適用人群:合并氣道痙攣的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沙丁胺醇
- 異丙托溴銨(可霧化給藥),幫助擴張氣道,輔助排痰。
4)抗生素
適用情況:痰栓合并細菌感染(如黃膿痰、發熱),化驗血象升高(WBC↑)、C反應蛋白(CRP)升高。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 多西環素
- 頭孢呋辛
- 左氧氟沙星
5)中藥/中成藥
- 清熱化痰類:鮮竹瀝液、復方鮮竹瀝液。
- 宣肺止咳類:橘紅痰咳液、蜜煉川貝枇杷膏。
6)用藥特別注意
- 乙酰半胱氨酸可能刺激胃部,建議飯后服用。
- 氨溴索與某些抗生素(如頭孢類)聯用需間隔1小時。
- 中藥需辨證使用,避免盲目清熱或滋補。
重度痰栓急救方法

若出現口唇發紫、無法平臥、意識模糊等缺氧癥狀,請立即就醫!以下是應對措施:
- 吸痰或支氣管鏡取栓: 對于嚴重阻塞或昏迷的患者,醫生可通過支氣管鏡直接清除痰栓。
- 體位引流: 通過特定體位(如頭低腳高位),利用重力作用促進痰液排出。
- 霧化治療: 使用生理鹽水或藥物進行霧化,以濕潤氣道、稀釋痰液,并緩解支氣管痙攣。
- 抗感染或手術: 若合并嚴重感染或出現肺不張,需進一步治療。若痰栓導致肺組織壞死或反復感染,可能需要切除病變肺段。
痰栓雖小,隱患卻大!尤其老人和兒童咳痰能力弱,若發現痰液黏稠、久咳不愈,切勿盲目服用鎮咳藥(可能加重堵塞)。保持呼吸道通暢,是守護健康呼吸的第一步!
審稿專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 副主任藥師 安薇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龍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