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好飯”也進入實體店了?
作為外賣界的扛把子,拼好飯是既拿捏了價格又拿捏了年輕人的“胃”。現在就連北京的餐飲店也被物美價廉的“拼好飯”實體快餐店占領了。
10元管飽的自助快餐,不僅價格低廉,菜品豐富,就連制作過程都是純手工現炒。健康營養程度堪比家庭菜,價格上可比自己做要劃算多了。
一份把子肉加碗米飯才8元,素菜更是便宜到離譜,土豆絲3元,卷心菜粉條6元,還有不限量的小米粥。飯量小的女生不到10元就能吃飽,即便是飯量大的男生,20多元也能吃得飽飽的了。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可知2025年中式快餐市場規模已經接近1萬億了。
10元快餐店不再是中小城市的特例了,在北京、天津、長沙等一線城市這種物美價廉的快餐店也是遍地開花。
為何一線城市也開始流行起快餐來了?
說起北京的快餐店就不得不提起早些年就爆火的南城香了。當時,南城香可是唯一能打敗肯德基、麥當勞的中式快餐店。
當月薪2萬的打工人吐槽快餐太貴時,南城香就已經推出了3元粥品隨便喝,咸菜,水果隨便吃的自助套餐。
生意火爆的南城香想要開分店時還要注意周邊不能有同類產品競爭,否則還要擔心自己的生意太好引來周邊商戶的抵制。
然而,南城香這樣一家獨大的情形還沒有維持幾年,就被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各種快餐小弟們打破了。
不知道是“藝高人膽大”還是單純不服輸,快餐小弟們不再繞著南城香走,而是勇敢地與南城香做起了鄰居,當起了競品來。
超意興、紅功夫在北京連開了20多家店,幾乎都“貼著”南城香打,還有的快餐店除了名字不同,直接照搬南城香的模式,以社區和性價比的優勢扎根在一起。
以前打工人只知南城香現在各類品牌齊聚,直接打開了新世界的消費大門。
3元粥品的引流神器也被各個餐飲小弟學了去,嘉和一品的2.8元任意粥品,紅功夫1.9元的皮蛋瘦肉粥,還有甚者直接推出了“0元領早餐的活動”。
主打卷不過別人就卷自己,用低價引流,以量取勝。
這些窮鬼餐廳為了贏得顧客的心都殺瘋了。除了低價的早餐,快餐店們還推出了種類齊全、效率更快的中式自助,菜品都是常見的平價家常菜。
素菜1-6元,葷菜4-9元,十元出頭就能獲得一份有葷有素的午餐,網友更是親切稱呼它們為“餐飲界的活菩薩”。
一位博主曾說自己在北京打工的時候,最便宜的一份炸醬面也要15塊錢,現在去品牌連鎖的快餐店吃個種類豐富的盒飯也差不多需要15元。
生活條件越過越好,餐廳倒開始降價了,以前光是單品的蓋飯都得28、38元,現在火遍大江南北的自助快餐套餐價格都低得離譜。價格戰拉得越來越低的中式快餐還有利潤空間嗎?
對于這個問題,南城香的老板汪國玉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訪時就曾說過:以自家引流的粥品為例,一把米就是一鍋粥,熬得越多,成本也就越低。3元的自助早餐能給店鋪做引流,人氣越旺,流水也就越高,成本自然就變低了。
其他同類的餐飲店也是一個道理,靠低價引流人氣,用極強的性價比留住顧客,只要人氣夠旺,商家就有利可圖。
為了壓縮成本,很多大型的連鎖餐廳都會建立自己的中央廚房,不僅能使每份餐品都達到標準化的程度,還能確保菜品的質量,提高備菜效率。
北京的連鎖品牌南城香就在河北有自己的菜園,菜地旁邊就是凈菜加工廠,處理完成就可以直接送往北京的分店,24小時內新鮮蔬菜就可以上到人們的餐桌。
除了加強供應鏈的鏈接效率外,低價餐飲店還會在人工成本上進行極致的壓縮,在員工招聘上它們會更傾向于招聘40歲以上的員工,并搭配小時工等靈活用工方式減少薪酬的支出。
當人工成本降到最低時,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快餐店也開始卷起了時長,從早6晚9直接升級為24小時營業。
這樣極致的“扣”加上時長的無限延長,就算利潤薄,時間長了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近兩年隨著經濟的下行,人們也越來越注重性價比,精打細算成了消費的新潮流,“窮鬼餐廳”的出現則正中人們的下懷,一躍成為餐飲界的新星流量。
就拿北京最火的連鎖店南城香來說,2024年店鋪的總流水就達到了16億元,單店的年平均流水就在1000萬左右,比同類餐飲店的平均水平高出5倍不止。
但與此同時而來的是大量的模仿者蜂擁而至,“窮鬼套餐”入局者暴增,但人工、房租等成本卻開始不斷攀升,肉眼可見的餐飲更難掙到錢了。
曾經爆火的南城香、薩莉亞在今年的日子都不好過,他們不僅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營業利潤還普遍下降了。南城香2024年的利潤就下降了35%,薩莉亞2025財年前兩個季度營業利潤也不達預期。
薩莉亞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銷售額和營業利潤竟出現了反比增長,雖然銷售額在財報期內分別增長了7.5%、15%、7.4%,但它的營業利潤卻分別下降了16.9%、19.8%和4.4%。
盡管低價快餐店市場已經趨近飽和,但新進的入局者還在不斷地卷價格、卷套餐,想要活下去的“窮鬼餐廳”就只能狂壓成本。
據測算超意興10元套餐的凈利潤只有7%左右,單店的月銷售需要達到45萬元才能完全覆蓋成本。紅功夫在北京首店開業前6個月日均銷售額才2.8萬元,未達到盈虧的平衡點。
在卷生卷死的快餐紅海中,低利潤的快餐店們,顯然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效率革命帶來的不只是利潤的天花板還有日益增長的成本。連鎖快餐店的供應鏈規模效應也未完全釋放。
超意興的濟南中央廚房利用效率達到了82%,但運往北京城區的成本卻高達15%。除此之外,菜品的迭代能力也成了掣肘發展的關鍵,超意興的研發周期在90天,紅功夫在45天,遠高于老鄉雞的30天。
這種滯后性也常常難以捕捉到當下時興的消費趨勢,最終也體現在了各餐廳的大眾評分上。超意興的評分就比南城香低0.7分,復購率也低12個百分點。
當快餐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入局者與其想如何快速分到一杯羹,不如想想如何在效率和體驗感上達到平衡,以期得到更長遠的發展。畢竟低價不是獲利的最終方式,性價比才是。
參考資料:
1、36氪:低價連鎖餐飲全國狂飆,10元管飽的生意憑啥火了?
2、靠“10元吃飽”開了707家!低價快餐是如何在一線城市活下去的?
3、每日人物:我們跟南城香老板,聊了聊窮鬼套餐的秘密
4、金錯刀:10元管飽的“窮鬼餐廳”,成了北京新地頭蛇
5、起點財經:3元管飽,年入10億!北京“窮鬼餐廳”,靠摳打趴同行
作者:楚晚寧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