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雖然標榜歷史正劇,但其實戲說成分更多。
從康熙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打葛爾丹等眾多事件來看,他的人生經歷非常符合網文設定,就是一路開掛所向無敵。
不僅如此,康熙還想再活五百年。
為了突出康熙的英偉神武,可以貶低、矮化、抹黑其他的歷史人物,如鄭經,以達到突出主角的目的。
不僅如此,康熙還與很多女人發生關系,甚至跟一個蒙古女人在大草原上打野戰,而這個女人是他大兒子的意中人,十分扭曲三觀。
但其實在歷史上,康熙的這些經歷不但沒有像電視劇中的那樣——康熙談笑間就令敵人灰飛煙滅俯首稱臣,而是經歷過許多艱難的博弈和斗爭,有時候簡直就是九死一生,甚至險些被翻盤。
比如康熙晚年就說自己最后怕的事就是當年三藩之亂,如果不是吳三桂年老進取心減退在長江邊停止北伐,甚至就會再次出現南北朝。
后來康熙也反思,當年撤藩太輕率了太沖動了,完全沒考慮會有什么后果,結果讓國家陷入了戰亂之中,這點康熙難辭其咎。
而與臺灣鄭經的談判也歷經磨多次而且現在把鄭經比作抗拒統一的頑固分子也是非常不恰當的,鄭經后來提出的條件已經退無可退了,表示稱臣全臺灣人都剃發易服,僅僅是自己不剃發,但依然被康熙拒絕,最終導致了戰爭。
康熙與葛爾丹作戰,也是九死一生,清軍也曾多次被葛爾丹打敗,甚至連北京城都一片慌亂,富人紛紛逃走,形勢十分危急。
所以說,《康熙王朝》比戲說還戲說,即簡直是小白爽文。
而《雍正王朝》更具有一些現實意義。
這部劇是90年代末播出的,因為當時的時代原因,所以這部劇非?;?。
在這部劇中,雍正也被拔高了不少,他不僅要與那些老好人八王爺集團爭權奪勢,最終繼承大統。
當了皇帝之后,還要應對八王爺這些舊勢力的反撲、關外守舊八旗的逼宮,面對國情的艱難,還要打擊官僚士紳集團等既得利益者的與國爭利。
雍正王朝更多的是描寫康熙晚年清朝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以及雍正是如何應對和解決的。
而這些反對勢力非常強大,陰謀詭計層出不窮,給雍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而雍正又是如何用強硬手段講這些反對勢力解決掉的。
當然因為是電視劇,所以必定有些夸大甚至杜撰,比如關外八旗逼宮,簡直就是子虛烏有,胡扯淡。
而且電視劇也對雍正的形象進行了一系列的拔高,弄得很是偉光正,呵呵。其實《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形象和歷史上真正的雍正相差太多,連原作者二月河都并不認同劇中塑造的形象。
所以說《雍正王朝》是一部官場局,既然是官場局,各派勢力之間就被不能太弱智,敵人就不能太弱小,否則勝利來的太容易,讓觀眾看的覺得非常搞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