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wǎng)約車司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拉20個人,最少得有12個人不知道怎么開門?!?/p>
有網(wǎng)友分享自己打車經(jīng)歷,表示自己因為找不到門把手,而在車旁踟躕不敢上車。直到司機搖下車窗,社恐i人只能漲紅了臉問道:"師傅,這門把手到底怎么開?"
當傳統(tǒng)拉手變成科技感十足的按鈕、翻蓋、感應裝置時,網(wǎng)友紛紛表示,打個網(wǎng)約車遇到這類門把手,開門就“像在破解保險箱密碼",還得現(xiàn)場搜教程。
有網(wǎng)友表示,“打車遇到不認識的電車,開門研究半天,下車又研究半天,司機一臉嫌棄地望著我,實在是找不到怎么開門的”。
從目前市面上的車型來看,隱藏式車門把手一般分為按鈕式、翻蓋式、感應式、電控彈出式。
- 按鈕式:藏在門縫里的神秘按鍵
- 翻蓋式:需要精準角度的"掀蓋"操作
- 感應式:揮手、踢腳的"魔法"互動
- 電控彈出式:寒冷天氣會"罷工"的科技裝置
過去,只需輕輕一拉,車門即開,如今要經(jīng)歷“找暗門、摸機關、等電動、防夾手”一系列的“闖關流程”。
網(wǎng)約車司機群里,有司機表示,"有些乘客現(xiàn)場教一下就會開了,有些就得下車幫著開門。最離譜的一次,乘客按了車窗升降鍵,還問是不是聲控的。"
為了方便乘客,減少乘車尷尬,網(wǎng)約車司機們各顯神通。
有的在車上把手處貼上了操作指南,還有的在副駕駛座位掛上了開門教程。
網(wǎng)約車平臺也推出了官方攻略,詳細拆解主流車型的開門方式。
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安全性風險,已經(jīng)引發(fā)社會關注。
5月8日,工信部發(fā)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直指行業(yè)痛點。
新規(guī)特別強調(diào)"無需說明書即可操作"的設計理念,要求2025年6月前完成整改。這意味著未來車企不能再把開門設計當作炫技場,而必須回歸功能性本質。
"秦始皇統(tǒng)一了度量衡,新能源車卻讓門把手回到戰(zhàn)國時代。"這條高贊評論道出大眾心聲。
這種過度創(chuàng)新,實則是對用戶習慣的漠視。
當科技與人性化背道而馳時,再酷炫的設計都是空中樓閣。
工信部的新規(guī)猶如及時雨,提醒著行業(yè):真正的智能,是讓80歲老人也能從容下車,是讓驚慌的孩童能找到逃生通道。
畢竟,在生死時刻,沒人會欣賞門把手的流線造型--能快速打開的車門,才是最美的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