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醫療設備,淪為個人提款機,醫院“量身定制”招標被曝光。
人民日報揭秘醫院采購黑幕
院長撈取好處費300多萬元
5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揭秘重慶巫溪縣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為特定企業“量身定制”中標條件,撈取好處費300多萬元的腐敗案例。
文章介紹,2023年10月,巫溪縣委第二巡察組對縣人民醫院進行巡察時,發現2021年該院采購“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過程中個別人可能違反了廉潔紀律,便將問題線索移交巫溪縣紀委監委處理。
圖片來源:人民網視頻截圖
巫溪縣紀委監委實地走訪核查時發現,巫溪縣人民醫院的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購買價格高達1376萬元,比周邊區縣采購的同類產品高出近400萬元。
僅從醫院采購程序上看,該設備采購程序嚴格、資料齊全,也經過了層層申報,但一套房產,成為案件突破口。
經核查發現,登記在該醫院黨委書記劉學銀名下的一處房產,買房的絕大部分資金卻來源于其妻弟的賬戶。劉學銀妻弟銀行流水顯示:2020—2023年間有27筆超過5萬元的現金存款記錄,累計上百萬元。
圖片來源:人民網視頻截圖
2024年5月,經重慶市紀委監委批準,并報巫溪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同意,巫溪縣紀委監委對劉學銀采取了留置措施。
據劉學銀交代,在醫療設備采購項目招標前,他提前將意向購買設備的品牌信息、設備參數告訴其朋友古某(化名),古某再安排親屬聯系廠家及平臺公司借殼中標。為表示“感謝”,古某多次向劉學銀送現金。為了不被發現,劉學銀安排其妻弟等親屬保管。
在擔任巫溪縣人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期間,劉學銀利用職務便利,長期在設備采購和資金撥付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以相同的方式非法收受古某等5人好處費共計369萬元。
巫溪縣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表示,劉學銀在落實黨中央關于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中消極應付,打折扣、搞變通,企圖以上交廉政款的方式應付交差,并對職工上交廉政款設定指標。
劉學銀坦言:“當時我們醫院交得比較少,交了十幾萬,其中我也象征性地交了4.19萬,我當時很愚蠢地認為按體量比,起碼我們交三十幾萬才能過得了(關),所以很錯誤地發出這種指令。這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有的人根本就不該交,有的人可能里面問題很大,他也只交了很少的一部分。”
此外,劉學銀還長期疏于管理,致使該院重復收費、違規收費、超收超聲檢查費、串換項目收費等問題層出不窮。
2024年11月,劉學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違紀違法所得已全部追繳到位;2025年3月,劉學銀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41萬元。
“劉學銀把醫療設備采購變成利益輸送通道。”巫溪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胡超說,“此案暴露出基層醫療系統‘一把手’權力尋租的典型路徑,表面走正規流程,但參數定制、招標環節暗中做手腳,通過設定傾向性條款為特定企業‘量身定制’中標條件以謀取個人私利。”
加強醫療系統“一把手”監督
醫院招標腐敗成緊盯重點
從近期官方披露的查處案件看,醫療器械行業招標采購等環節腐敗問題依然多發,醫院“關鍵人物”成為采購環節中權力尋租的重點。
根據人民日報報道,部分醫院領導利用職務之便,通過指定供應商、設置排他性招標條件收受高額回扣;在工程建設、設備采購等環節,以虛增配置、虛假招標等手段進行權錢交易,嚴重破壞行業生態。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權力結構失衡與監督體系缺位,導致內部監督機制薄弱,外部監管技術手段滯后,監管部門之間協同不足。
今年以來,中紀委就招投標腐敗問題已發布多篇文章。近日,中紀委官網發布《河南洛陽:查改治一體發力整治招投標領域頑疾》一文,介紹河南省洛陽市紀委監委在全市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領域腐敗和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文章提到,聚焦住建、交通、水利、農業、教育、衛生等領域工程項目,以及國企、高校、醫院等招投標腐敗問題易發頻發的重點領域,緊盯招投標過程中是否嚴格執行規定程序,有無虛假招標、串標、圍標等行為,領導干部有無以權謀私、失職瀆職、利益輸送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公立醫院管理中,“一把手”對醫院招標起到關鍵性作用,醫療技術專業壁壘之下,監督機制往往難以有效發揮實效。在耗材、設備采購等環節,缺乏透明的監督制衡為權力尋租提供了“溫床”。
為遏制招投標領域的腐敗操作,目前多地已發布相關監督舉措。
湖南提出,嚴厲打擊招標投標違法活動。依法加大對操縱招標、排斥限制潛在投標人、規避招標、串通投標、以行賄手段謀取中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嚴厲打擊轉包、違法分包行為,遏制買標、賣標現象;浙江明確全力推進招投標領域治理改革和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尋租空間;河南提出緊盯“關鍵少數”、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壓緊壓實招標人主體責任、行政監督部門監管責任,集中發現一批問題線索、查辦一批典型案件、完善一批制度機制。
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醫療設備招采市場回暖明顯。各地衛健委、醫院采購訂單密集下發,設備市拐點初現。
其中,縣域醫療機構的設備采購市場火熱。查詢發現,僅近一個月內,中國政府采購網關于“縣域醫共體”的醫療設備相關招采就有近50個,包括浙江、黑龍江、山西、四川、江蘇、新疆、河南、福建、寧夏、湖北、山東等地。
據醫裝勝數統計,目前縣級醫院醫療設備采購規模在公立醫院中約占26%,采購規模同比增速逐月遞增,第一季度同比增長52.48%。
基層醫院升級改造也在同步進行中。4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鄉鎮衛生院醫用裝備配置標準》,包括無創血壓測量設備、監護設備、心電圖機、超聲診斷儀等22種通用醫用裝備?,以及涵蓋急診(搶救)室、內(兒)科、外科、口腔科、康復醫療科、全科醫療科、檢驗科等16個科室的115種專用裝備。
縣域市場正在成為醫療器械領域新的增長引擎。伴隨巨額資金下發和采購需求的不斷出現,權力尋租空間也在隨之滋生,基層反腐力度也在逐漸加大。
中紀委文章曾指出,在醫療設備采購上,個別基層醫療機構“一把手”設法幫助特定關系人提前應對、提升中標幾率。在藥品耗材供應上,個別人員利用“統方”為醫藥代表謀取利益,少數基層醫療機構“一把手”利用職務影響力把控采購,借機收受賄賂。
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嚴厲打擊招標投標違法活動。依法加大對排斥限制潛在投標人、規避招標、串通投標、以行賄手段謀取中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嚴厲打擊轉包、違法分包行為。
醫藥反腐的常態化和精細化趨勢之下,醫療領域“量身定制”招標行為將被逐步遏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