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2年9月17日,志愿軍飛行員楊漢黃第一次駕駛殲擊機與敵人對戰,在經歷生與死的考驗過后,敵機被成功擊落。
正當他沉浸在喜悅當中時,他身下的飛機,也因為中彈而馬上要墜機!
來不及猶豫,楊漢黃選擇跳機,然而在半空中,楊漢黃看到了令他瞳孔震顫的一幕。
只見不遠處的空中,同樣飄著一個紅色降落傘,這說明,敵方飛行員,很可能還沒死!
頃刻間,楊漢黃感覺渾身血液沸騰,緊張的情緒直沖大腦。
他強行鎮定掏出腰間配槍,瞄準敵人就要發射,可槍聲并未響起,他把槍放回槍套,因為紅色降落傘底下,只有一件空蕩蕩的衣服。
后來,他把這個消息帶回總部,所有人都意識到,中國,也有了屬于自己的雄鷹!
割草娃的憤怒
楊漢黃出生于1929年的啟東向陽村,在他還未滿一歲時,母親因病逝世,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人,不得不從地主那里租來24畝鹽堿地種。
那個年代,正逢亂世,許許多多像楊漢黃一般大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楊漢黃也是,只是他比較幸運,他的家人即便過得再辛苦,也會堅持把他送去學校讀書。
楊漢黃的父親,不愿讓兒子吃沒文化的虧,落得自己那般苦命下場。
楊漢黃的三姐,年齡并不大,也會用一只稚嫩的手輕輕拍著他的頭,告誡他:“一定要好好讀書啊。”
楊漢黃心疼他們,卻不敢在他們面前輕易掉眼淚,只得私下里偷偷抹掉淚水。每天清晨,再背起洗得發白的布袋,念了一年又一年的書。
在他上學的第六年,日偽軍下鄉,以搜剿新四軍為由,抓走了許多村里人。
楊漢黃沒有躲過去,不幸被一同抓到曹家鎮,關在一處廢棄碉堡內。
楊漢黃的家人急得焦頭爛額,后來才得知,這件事乃是日偽軍和當地貪得無厭的官吏勾結,他們抓的人,不是老人就是小孩,目的只是為了錢。
無奈之下,楊老父親和三姐四處奔走,終于湊齊了一筆錢,將被關押了19天的楊漢黃贖了回來。
楊家欠了一大筆賬,楊漢黃也從此沒了書讀。
年紀輕輕的楊漢黃,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殘酷和殘忍,他痛恨剝削自己家的地主,看透了那些奸詐官吏的丑惡嘴臉,也無比憎恨搶占中國領土的日偽軍,一顆憤世嫉俗的種子在他心里落地生根。
那時,革命軍的消息并未傳到那個封閉的村莊,楊家欠著錢,他走不出去。幾年來,他也一直老老實實地當著割草娃,干盡苦活累活。
直到1945年的一天,楊漢黃義無反顧地離開家,去往曹家鎮,因為聽說那里有新四軍的隊伍。
很快,楊漢黃在曹家鎮見到了新四軍,加入了夢寐以求的部隊。在部隊人員悉心培訓之后,成為了連隊里的一名救助員。
唯獨他一人合格
楊漢黃入軍不到兩個月,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與日軍廝殺,日本就正式宣布投降了。
這讓楊漢黃既感到遺憾,又十分慚愧,部隊里的老兵為了安慰他,便打趣道:
“那是日本看到像你這樣的小孩也要上戰場,就嚇得投降了。”
后來,解放戰爭爆發,這位熱血青年等到了召喚,開始隨軍四處奔走,參與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伏擊戰。
楊漢黃猶記得,在一次作戰過程中,他身邊有位老偵查員,名叫高希士,這人智勇雙全,對楊漢黃影響很大。
當時,與新兵的迷茫不同,高希士能敏銳地判斷出敵方據點位置,并能沉著冷靜地帶著他們快速撤離危險。
與敵軍會面時,高希士又膽識過人,搶先擊斃對方,帶著一行人從中突圍,著實讓年輕的楊漢黃敬佩不已。
作為一名醫療兵,楊漢黃總會接觸到前線下來的傷殘士兵,他記得最為清楚的,便是一次救助的一位大腿骨折的傷員。
當時戰斗持續到晚上,天色一片漆黑,楊漢黃一時間摸不到傷員的腿,就在他震驚之余,那位傷員開口告訴他,腿已經翻在肩膀上了。
楊漢黃記不清是如何完成那次救助的,只知道,他整個人如同遭遇電擊一般震撼且麻木,麻木后又很快清醒。
1949年,我國決定組建屬于自己的空軍力量。
第二年夏天,楊漢黃所在團開始選調空軍飛行員,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體檢和各項考察。
結果任誰也沒想到,整個團內,只有一個人合格,而那個人便是楊漢黃。
就這樣,楊漢黃從一名救助員,搖身一變為航空學校里的學生,他的人生,從此踏入新的征程。
學飛是一件枯燥且危險的事情,但楊漢黃參軍這些年,見到過太多人的犧牲,早已將生死看得很淡。
每天,他會讓自己鉆入飛行世界里,如饑似渴地汲取著飛行原理和技術。
一年之后,楊漢黃以卓越的成績,從新鄉航空學校畢業,正式成為了一名空軍飛行員。
在部隊的幾個月里,楊漢黃操控著殲擊機試訓了一次又一次,他的成長速度相當快,不久,就成為了第一批飛行員中的首位飛行教員。
當天夜里,他便家書一封,迫不及待地將這份喜悅傳達給家鄉的父親和姐姐。
初生牛犢不怕虎
朝鮮戰爭爆發以后,楊漢黃作為志愿軍飛行團的一員,踏上了抗美援朝之路。
1952年9月17日,楊漢黃迎來了他此生第一次的空戰,這令他既緊張又興奮。
那天,楊漢黃駕駛著米格—15殲擊機,同編隊成員,從基地飛至鴨綠江萬米高空,為支援陸軍作戰,時刻準備著迎接一場未知的戰斗。
當戰機進入朝鮮領空時,楊漢黃敏銳地察覺到,在他前方空域400米之下,有四架美式F—86戰機正悄然朝著機群駛近。
在高空中飛行,飛行員一般很難辨識敵機方向,往往要通過雷達進行實時監測,然而,當時的雷達功能有限,再加上美式戰機狡猾地采取迷彩偽裝,騙過了編隊內,除楊漢黃以外的其他飛行員。
此時,我方十六架戰機仍處于爬升狀態,絲毫未注意到,敵方憑借著速度優勢,正準備繞至身后,伺機進行咬尾襲擊。
緊急關頭,楊漢黃根本來不及具體報告,本著誰先發現誰先攻擊的原則,一邊對著耳機高呼:
“后下方發現美軍戰機!”
一邊用一只手推油門,推到全油門,另一只手則將副油箱脫掉,隨后抬桿上升,一個急轉,朝著敵長機追擊而去。
眼見敵方戰機已繞至編隊身后,楊漢黃當機立斷,朝著敵機開火,一連串的射擊使得對方不得不中止偷襲。
但楊漢黃,也因追來的三架敵方僚機,被迫陷于包圍之中。
楊漢黃深知,論戰機性能和作戰經驗,他是遠遠比不過對方的。可即便如此,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仍是自信滿滿地緊咬著敵長機不放,以“一一三”的布陣,讓對方戰機不敢輕易發起進攻。
敵長機見形勢不妙,以俯沖之勢向下逃竄,但楊漢黃絲毫不給任何機會,沿著下方以火力封路。
雙方追擊了大約五分鐘,楊漢黃趁著對方猶豫之際,果斷鎖定對方,只聽一陣轟隆響聲,那架戰斗機,拖著一股黑煙,直直地從高空中往下墜落。
楊漢黃顧不得這份喜悅,在后方追來的三架敵機猛烈進攻下,他的伙伴“米格”,也因中彈后失去控制,開始迅速向下墜去。
楊漢黃知道,再不跳機就來不及了!
說時遲那時快,他連忙棄機逃生,只是一瞬間,超強的失重感朝著他襲來。
在高空中,由于風速和氣流的影響,楊漢黃雙眼不停地流淚,根本難以睜開。
過了好長時間,他才能強忍著不適睜開眼睛,竟然意外地發現,在他前方不遠處出現一條模糊的紅色條帶。
只是瞬間,楊漢黃的心情便跌至谷底,因為他知道,己方的降落傘為白色,紅色的,絕非自己人。
但他還是快速摸出身上的配槍,打算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緊接著,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過了很長時間,周圍沒有響起任何槍音,因為楊漢黃發現,對面的降落傘上空蕩蕩一片,無任何人的蹤影。
唯一的解釋就是,敵人慌亂之中空中跳傘,結果降落傘沒固定好,早已墜入茫茫叢林之中。
從雛鷹到雄鷹
楊漢黃著陸之后,在當地民兵的幫助下,順利回到了隊伍之中。
在得知楊漢黃的事跡之后,所有人都意識到,中國也有了屬于自己的雄鷹,哪怕美軍實力更強,可我們未必沒有勝利的資本!
果不其然,經歷了如此驚心動魄的實戰之后,楊漢黃罕見地不覺后怕,反而是越戰越勇,第二天便重新登上一架新戰機。
兩個多月后,楊漢黃再度將一架美軍F—4u戰斗機擊落,他的“戰鷹”上,從此噴上了兩顆耀眼的實體紅五星!
這對飛行員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但對楊漢黃而言,他的飛行人生,才剛剛啟程。
在整個抗美援朝之戰中,楊漢黃曾多次與飛行經驗豐富的美軍交手,交手過后,他都會認真地分析不足,總結經驗,這使得他在每一次的實戰中,都能夠化險為夷,也使得他受益終生。
抗美援朝結束后,楊漢黃憑借著過硬的飛行技能和作戰思想,成為了首批海軍夜航教員,并創下了海航飛行史上諸多的“第一”。
此時的楊漢黃不僅功勛卓著,更兼桃李之榮,他完完全全可以選擇平淡度過余生,畢竟在他的培養下,中國已經擁有了大批飛行員。
然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楊漢黃不愿安逸,主動選擇再一次起飛。
那年,國民黨據守江山島,解放軍首次采取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對江山島發起進攻。
楊漢黃帶著滿腔熱血,同眾位戰士們與敵軍在大海上方激戰,冒著槍林彈雨,成功地為我國換來了江山島的解放。
1965年12月29日,楊漢黃所在飛行團,被命名為“海空雄鷹團”,這是全海空內,唯一受此殊榮的團隊,而楊漢黃本人,也因多次立下汗馬之功,被授予各種軍功章以及榮譽。
老話說,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神龜都會老,更何況雄鷹。
隨著歲數越來越大,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楊漢黃縱然再不舍,最終也迎來了退休的現實,只是在他內心深處,曾經激情澎湃的飛行往事,始終牽縈一生。
為了緩解內心對長空的懷念,退休后的楊漢黃決定,把曾經的戰斗經歷,用小說的形式書寫出來,讓雄鷹精神,以文字的形式,永遠流傳下去!
為了寫小說,楊漢黃付出了很多,他不會使用電腦,更不會打拼音,六十多歲的他,如同小孩一般只能從頭學起。
在經歷了西天取經般的挫折之后,楊漢黃用兩根手指,緩慢而又艱難地在電腦前敲出了18萬字的回憶錄——《峰云浪跡》。
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地煽情,卻能緩緩道出他內心深處最樸素真摯的感情。
正如李景上將為其寫的詩:
“功名利祿非所求,戎馬生涯數十秋。蒼蒼兩鬢為社稷,坦坦蕩蕩堪回首。”
想象之中,楊漢黃仿佛回到了朝氣蓬勃的二十一歲那年,重新坐在戰機上,熱烈地朝著底下的人們招手。
轉眼間,他又化身為雄鷹,乘著戰機,朝著廣闊的藍天飛去。
結語
有人說,楊漢黃的一生,離不開熠熠發光的飛行軍旅。然而,在作者看來,并非飛行成就了他,而是他自己,造就了自己。
即便路途曲折,籍籍無名,楊說漢黃從未放棄過人生的希望。
從一開始,他義無反顧地離開家鄉,到后來,他對飛行事業的熱愛,危難之際有膽有識,化解危機之后,又能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便能看出此人大有可為。
他并非被世人逼著前行,他的每一步,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這類熱烈、鮮活之人,果敢勇猛、善于反思之精神,永遠是世界上最彌足珍貴的。
參考資料
《我的抗美援朝故事丨楊漢黃:第一次空戰就打下了美軍飛機》央視新聞網)
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QyHI0D0d1YceXnvjK63R201021
《碧海長空鑄軍魂》啟東日報
http://jrqd.qidongnews.com/Article/index/aid/4874.html
《戎馬一生,老當益壯!重陽佳節,跟著鏡頭,走近老將軍楊漢黃》半島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