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數據來源:每日互動大數據新能源汽車人群性別偏好=分性別新能源汽車人群在全量新能源汽車人群中的占比/分性別有車人群在全量有車人群中的占比*100
根據乘聯會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攀升至41.2%,相當于每銷售10輛新車中就有4輛為新能源車型;市場規模達307.5萬輛,同比增長47.1%。這一增長不僅源于“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更得益于技術突破。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通過全價格帶布局穩居市場核心,而理想、蔚來、小米等新勢力則以差異化技術(如換電網絡、鴻蒙生態)搶占細分市場。近日,國內專業的數據智能服務商每日互動基于多維數據及公開市場動態,發布了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洞察報告。報告顯示,女性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更為明顯。
女性與年輕群體崛起
曾幾何時,汽車更多是男性用戶的“玩具”。此次每日互動大數據洞察發現,來到新能源車時代,相比男性群體,女性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更加明顯,對比全量人群中新能源汽車用戶群體占比,女性TGI(偏好值)達到111.91,是男性偏好的1.2倍。此前發布的《中國女性汽車消費趨勢報告(2023)》中提到,伴隨女性消費者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并成為家庭購車的主要決策者,也助推中國進入第二輛車時代;她們在產品選擇上鐘愛新能源汽車和中國品牌,且對線上渠道和汽車金融服務接受度高。新能源汽車亮麗的外形、多元的價格、豐富的人機交互以及更多傾向女性用戶的實用設計,加上簡潔的駕駛技巧,在無形中俘獲了更多女性用戶的青睞,成為“她經濟”的一項美妙詮釋。
洞察數據顯示,25~34歲人群出于經濟能力及對新技術的敏感度,疊加通勤需求與政策推動,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更為顯著,達到104.23。
城市分層特征顯著
另外,新能源汽車在不同等級城市中的受歡迎程度有較大差異。每日互動大數據洞察發現,一線城市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早期主要市場,經過幾年培養,呈現出對新能源車的更強偏好。相比之下,四線及以下城市人群對新能源汽車的選擇偏好更低,僅有84.90。相較于一、二線城市的限行政策+充電樁高密度覆蓋,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在新能源車使用上受到更多限制,包括:氣候條件是否適合、下沉市場偏好的實用車型是否匹配需求等,兩極分化的偏好表現也無疑給新能源車市場帶來了更多市場機會。
新勢力與跨界者競逐
每日互動大數據對目前市場上主流新能源汽車用戶及潛在用戶進行洞察。就國內市場綜合熱度來看,比亞迪仍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王牌,其全價格帶布局(10萬~50萬元)覆蓋經濟型至高端市場,DiPilot智駕系統滲透率持續提升,驗證了“技術普惠+規模效應”策略的有效性。同時特斯拉依托先發技術優勢,即使在新勢力的不斷沖擊下,仍能憑借6.62的品牌熱度居于第二位。理想汽車以家庭場景定位突圍,2024年交付量突破50萬輛,通過“彩電冰箱大沙發”差異化策略鎖定中高端用戶,綜合熱度位列第三,成為新勢力標桿。而跨界者小米汽車依托“人車家生態”營銷及預售期流量紅利,正以用戶生態重構市場規則,也成為熱度榜上的第四位。(雪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