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和楊子上了離婚綜藝后,黃圣依恢復了單身狀態。
最近她的狀態肉眼可見的好,42歲的她看起來依舊青春靚麗。
最近,黃圣依帶著媽媽綜藝一起上了一檔母女觀察類節目。
網友說,她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兩檔節目解決掉兩大人生難題。
確實如此。
曾經,她是深陷婚姻圍城里的妻子。
和楊子近20年的親密關系,貌合神離,這段關系沒有讓她得到任何成長。
楊子的蠻橫,霸道,無聊,偏執,外人看來一個糟糕透的丈夫,黃圣依扔了17年。
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原生家庭是繞不開的話題。
楊子掛在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黃圣依沒文化。
事到如今大家看得一清二楚,妥妥的PUA。
沒文化的人其實是他自己,他本身三個兄弟,就他不務正業,沒搞出名堂,好不容易借著妻子的名頭搞自己的事業,又沒什么真本事,怕妻子風頭蓋過頭,又怕人長翅膀飛了。
就各種指責貶低,說人家這不行那不行,離了他啥也不行。
黃圣依很行也怕了。
足以見得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而這樣充斥著“否定”的環境,黃圣依是熟悉的,可以說前40年一直如此。
看了綜藝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黃圣依的媽媽鄧傳理74歲了,很自律,很節儉,有點古板,有點偏執,還很好強。
人是對面的,鄧女士是個很優秀的女性,一直自立自強,有自己的愛好,有時候也很可愛。
但一些性格上的東西是很明顯的。
比如她是幕強的。
她本身很優秀,對自己要求也很高。
家里周邊親戚都是知識分子。
連朋友,鄰居都是網球冠軍,圍棋冠軍。
提起這些人時,她眉飛色舞,很驕傲。
尤其和乒乓球冠軍陳夢聊起她來,她很高興,滔滔不絕。
但意猶未盡的是,這其中唯獨少了自己女兒作為談資。
鄧女士人如其名,“傳理”,她總是很嚴謹,不管對于生活還是工作,還是理論,她都渴求從書本上找到依據。
于是就有了這樣可愛的畫面。
和女兒聊著天,談論要不要找保姆,她會跑下飯桌找到“家務”的定義,歸咎為勞動。
旅行中,她早早帶著求知欲,想搞清楚陳夢的成功秘笈。
以至于近乎一遇到陳夢就變成小迷妹,時而又回歸專業記者。
逃不開理論依據,她說有實驗證明鼓勵式教育更容易讓人成功。
但黃圣依問及,如果是這樣,為什么你從沒有這樣教育我時,她啞火了。
有些矛盾的場景。
但這就是黃圣依的成長背景。
媽媽很優秀,媽媽希望她很優秀,但從不相信她可以很優秀。
哪怕是業余領域,鄧女士都拿頂尖水平的選手和黃圣依比較。
這也形成了她壓抑性格。
母女介紹環節,鄧女士介紹女兒說,她從小上的都是好學校,生活按部就班,也正因為如此,她識人辦事方面經驗不足。
其實不然,經驗不足是一方面。
但內心的出口才是真正的原因。
黃圣依之所以會找樣子,恰恰是因為從父母身上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加上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先是第一次做出重大的人生選擇,放棄家族事業,選擇藝術院校。
其次,是選擇一個父母看不上的男人。
楊子之所以被選上,也恰恰是他身上有母親的影子。
心理學上有一種解釋,人很難擺脫父母的影響父母,小時候哪怕父母對我們不好,但我們沒有能力,天然將父母當成靠山,那時我們也無法辨別環境對我們是不是好。
所以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模式。
被控制,被指責,被安排對黃圣依來說就是安全的。
黃圣依和楊子在一起很早,在她剛出校園門,還沒完成自我成長時就從一個牢籠跨入了另一個牢籠。
這種安全成了一種緊固。
人是沒辦法逃脫自我成長的,兜兜轉轉,40歲的黃圣依開始解決自己的人生課題。
好在,她拿回了人生的主動權。
如今黃圣依回到了母親身邊。
她不會盲從母親,也不會因為叛逆做出選擇。
40歲剛剛好。
至于離婚,楊子這樣的伴侶真的算是人生污點,早離早好。
黃圣依回到她的家族群,再也不會被攻擊沒文化了。
就像胡彥斌形容黃圣依那樣:有些鳥終究會飛得很高,因為她的羽翼生來就很鋒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