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客的變臉術,簡直可以給好萊塢演員當范本。
就在中美瑞士會晤后,美財長貝森特就像變了一個人,一邊示好中國,稱中美都不想“脫鉤”;另一邊炮轟前總統拜登,把關稅戰的“黑鍋”甩給了拜登政府。
在這場會晤前,貝森特對華立場相當強硬,曾一度放話,如果在關稅戰上,中國不主動讓步的話,美國可能將對華實施禁運。
可當中美會晤取得成果,關稅戰瞬間降溫后,貝森特對華口風立馬變了,聲稱中美有共同利益,兩國都對貿易平衡很感興趣,美國將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在對中國示好的同時,貝森特也沒忘記維護美總統的臉面。
貝森特拿拜登當擋箭牌,聲稱中美達成的貿易協議“非常好”,但拜登上臺后沒有兌現美國的承諾,言外之意是這場關稅戰根源在拜登那里,完全是因為拜登政府對華毀約。
2020年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過很快拜登就上臺了,拜登政府掌權后,對華貿易政策基本不變,在執政后期又對特定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由此來看,拜登任內確實沒有好好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貝森特對拜登的炮轟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話說回來,貝森特把關稅戰的賬全部算在拜登頭上,明顯不是這回事。
如果按照貝森特的說法,拜登任內對華毀約,那么本屆政府就應該及時糾錯,履行此前中美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美國并沒有這么做,所以說二者都有責任。
而這背后的本質是,不管誰當美國總統,都沒有放棄對中國的偏見,想用貿易手段打壓中國。
可是隨著中國發展,美國打壓中國的成本越來越高,直到這一次猛然發現,關稅戰對中國不奏效了,美國承受的代價要遠超中國,這也是這次中美會晤進展順利,僅僅用一場會晤就能談出成果的主要原因。
貝森特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牽出拜登,一方面,是想轉移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進而掩蓋美總統的決策錯誤,另一方面,無非是想借機討好總統,穩住自己的地位。
特朗普這次回來大權獨握,內閣中的成員幾乎沒啥存在感,魯比奧更是被邊緣化,就連大紅人馬斯克現在也不紅了,在白宮效力的時間估計不長了。
相比之下,貝森特算是在特朗普內閣中存在感比較強的大員,這次擔任中美經貿對話的美方牽頭人,算是深得特朗普信任。
可陰晴不定的特朗普,保不準把你用完了就晾在一邊,所以貝森特要想辦法穩住地位。
隨著這場會晤完美落幕,中美關稅戰的大火算是熄滅了,接下來美國應該會把精力放在歐盟的身上。
這兩天,美總統已經開始向歐盟上眼藥了,聲稱歐盟對待美國非常糟糕,美國手里有的是牌,他一定會讓歐盟讓步。
或許在中國身上沒有占到便宜,美國準備把氣撒在歐盟身上,從歐盟這里找補回來。
不過歐盟前兩天也強硬表態,要是歐美關稅磋商談不攏,對美反制立馬啟動。
一場大火剛撲滅,另外一場大火眼看就要燒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