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火震驚國際,原本信誓旦旦的印度空軍卻在藍天上踢到鐵板,巴基斯坦以少勝多。而最近有影片模擬了巴基斯坦作戰狀況,巴基斯坦引進了中國的新型武器和戰術。在體系化的協同作戰下成功“擊落”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Rafale)。這場戰術演示不只是單一平臺對決,更是一場高階電子戰與預警支援能力的展現。
作戰過程由巴基斯坦空軍的ZDK-03預警機拉開序幕。該預警機在遠距離空域首先發現目標,并進行高精度的敵機追蹤。預警機通過數據鏈將敵機位置、航向、速度等關鍵資訊即時傳送至殲-10CE戰機,殲-10CE因此可以在不開啟自身雷達的狀態下鎖定敵機,避免過早暴露位置。這是標準的“信息前導、平臺隱蔽”戰術。
當敵機進入有效射程后,殲-10CE啟動自機雷達進行最終鎖定,并發射中國自制的霹靂-15(PL-15)中長程空對空導彈。這款導彈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具備發射后自尋目標的能力,支援“A射B導”模式:由一個平臺負責發射,另一平臺(如預警機)負責持續指引與修正,導彈可在飛行過程中接收外部數據進行路徑微調與二次鎖定。
導彈飛行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高能爬升段,快速爬升至高空使用固體火箭燃料加速。這一階段目的是延長射程、增加能量優勢并脫離地面雷達視線。第二階段為滑翔飛行,飛彈關閉主動雷達,依靠慣性與氣動設計保持航行,由預警機持續提供目標更新資訊,確保準確追蹤。第三階段為末端攻擊段,飛彈重新啟動主動雷達、自動計算敵機運動軌跡,再次點燃第二段火箭發動機進行終極加速與精確擊殺。
這一整體戰術展示的是現代空戰核心之一:“超視距多平臺聯合作戰能力”。ZDK-03的遠距偵搜能力被認為是這次“擊殺成功”的最大功臣,讓殲-10CE無須暴露就能掌握空中優勢。這樣的戰術設計,不僅強化突防能力,更可在敵方尚未偵測到任何威脅時完成攻擊。
印度空軍作戰觀念與體系之落后,其過度依賴語音通訊與傳統作戰方式,缺乏數據鏈整合與戰場感知能力,使得即便陣風戰機在性能上不見得劣于殲-10CE,卻在協同與節奏上處于劣勢,導致以多敗少。
此外,殲-10CE是一款優秀的飛彈發射平臺,其性能雖不一定全面壓倒陣風,但在整合預警機、數據鏈、武器系統與電子戰支援下,展現出遠超單機作戰的效能,尤其適合執行“體系空戰”與“超視距打擊”任務。在這次作戰中,陣風戰機淪為單機作戰和巴基斯坦的協同作戰形成強烈對比。
總結來說,現代空戰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平臺、數據、雷達與指揮系統的綜合作戰。中國出口給巴基斯坦的殲-10CE戰機在這樣的作戰體系中得以發揮最大效能,而印度空軍則因作戰觀念與技術體系未能整合,反被壓制。雖然這一演練具強烈宣傳意味,仍反映了未來空戰對“戰術數據鏈、電子整合、預警主導”的高度依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