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是“射雕三部曲”的完結篇,卻不能被視為《神雕后傳》,原因很簡單,就因為金庸并未把后神雕時代的故事寫出來,而是將主舞臺設定在前作結束數十年之后,也正因為如此,書中也留下了不少耐人尋味的細節,比如前任教主陽頂天的故事。
陽頂天到底有多強,為何當年的正派群雄都對這位魔頭忌憚三分?或許這背后還藏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震懾群雄的魔頭
倚天時代的正道武林有六大門派,即少林、武當、峨眉、崆峒、華山以及昆侖,別說這六派聯手了,就是單獨拿出來其中任何一個門派,都稱得上是十分強大了,可他們在明教面前,卻壓根不夠看。
(陽頂天、張三豐劇照)
畢竟明教之中不僅高手如云,更在于這幫人都是十分狂熱的狂徒,愿意為明教付出生命,所以一般人自然是不敢貿然挑戰他們的,這一點,當年那《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就證明過,招惹了明教難免家破人亡。
但如果是集結六派之力,應該還是與明教有一戰之力的,而這也是奇怪的地方,那當年六大門派為何不敢圍攻明教?
要知道明教作惡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事了。
比如張三豐就說過:“魔教中人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對魔教誅殺極嚴,武林中人也對之甚為歧視。”
明教一直是魔教,卻一直到了倚天時代,等陽頂天死了,這幫所謂的正派人士才敢趁火打劫,可見當年的他們有多忌憚陽頂天。
難道就因為陽頂天曾經擊敗了三渡?
(渡厄劇照)
或許不是,甚至應該反過來想,那少林三渡是少林派最強之人,陽頂天擊敗了他們,就等于是打了正派群雄的臉,畢竟正道各派是同氣連枝,他們怎能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
陽頂天都已經騎到他們頭上了,他們還能隱忍,那就只有一種解釋,他們確實沒把握拿下有陽頂天統領的明教。
但張真人的態度卻值得玩味。
二、張真人也佩服的強者
毋庸置疑,張三豐就是倚天時代的第一人,但他對明教的態度卻略有幾分“曖昧”。
當初謝遜與張翠山提起張三豐時,就說過這么一句:“素聞尊師張三豐先生武功冠絕當世,可惜緣慳一面。你是他及門高弟,見識卻如此凡庸,想來張三豐也不過如此,這一面不見也罷。”
(陽頂天劇照)
謝遜曾是明教護教法王,若張三豐曾帶人征討明教,那他一定會與張三豐打過照面,他這么說,就說明張三豐從未對明教出手。
但這就怪了,書中也同樣提到過,張三豐年輕時可是掃蕩群魔了,說是:“三豐祖師到晚年時劍術如神,輕易已不使劍,即使迫不得已與人動手,也只用尋常鐵劍、木劍,這柄"真武劍"是他中年時所用的兵刃,掃蕩群邪,威震江湖。”
難道這“群魔”中不包括明教的陽頂天?
答案或許還真是如此,其實你看陽頂天曾滅了哪三個魔頭,就大抵明白為何六大門派不敢貿然對他出手了。
三、陽頂天的戰績
陽頂天這個人其實很復雜,他是明教教主,是世人眼中的“魔頭”,但同時他也是個武癡,是個要強之人,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義士”,是個心系天下蒼生之人,在這樣“多重人設”的前提下,他就有可能與后神雕時代的三位高手有交集。
(正派群雄劇照)
其一是火工頭陀。
當年那火工頭陀逃離少林寺之后,逃去了西域,自創了金剛門,而西域也是明教的地盤,陽頂天如何會容許自己的地盤出現這么一位高手,他自然要去會一會這人。
至于結果,可想而知,書中提到過,阿二、阿三的實力都超過了當年的祖師爺火工頭陀,那頭陀自然不是陽頂天的對手,也正因為如此,后來的阿二、阿三才會選擇投靠汝陽王府,只為為祖師爺報仇。
其二是百損道人。
有人說百損道人是張三豐殺的,其實不然,當初張無忌被玄冥二老打傷,張三豐確實認出了徒孫中的是陰寒的玄冥神掌,但他也只是無助的流淚,因為他根本沒辦法化解徒孫體內的寒毒。
要知道此時的張三豐已經有了百年的功力,卻依舊奈何不得那寒毒,更別說是當年的他了,要贏那妖道,只有一種方法,正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只有身懷乾坤大挪移的陽頂天能做到這一點,若無意外,當年正是陽頂天除掉了這魔頭。
畢竟張三豐說過,百損道人是三十年前死的,而陽頂天挑戰三渡也差不多是那個時候,可見當年的陽頂天是在橫行武林,挑戰群雄。
其三則是新一代的蒙古國師。
《神雕俠侶》中,蒙古一方最強的戰斗力就是蒙古國師金輪法王,那人憑借龍象般若功就能與五絕級別的高手打得有來有回。
而金輪法王死后,書中提到這么一句:“后來忽必烈領軍北歸,與阿里不哥爭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最后忽必烈得勝,但蒙古軍已然大傷元氣,暫無力南攻,襄陽城得保太平。直到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軍始再進攻襄陽。”
(高手劇照)
忽必烈上位后,也必然會設立新的國師,那人也一定是絕頂高手。
而楊逍說過:“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
正如前文說的,陽頂天其實還是個義士,他也是心系天下蒼生的,自然有理由除滅那蒙古國師。
這也是張三豐從不對明教出手的原因,因為正邪立場是小,家國大義才是大。
而對于正道其他高手而言,張真人尚且不敢對明教出手,他們又如何敢貿然挑戰明教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