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的老話不絕于耳,在中醫體系中,痔瘡這類病癥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早在先秦的《山海經》里就有提到過,“有鳥,名曰櫟,食之已痔”,而關于痔瘡的病因,最常見的自然就是飲食,多與自身飲食不節有關。
另外,外在病邪侵入身體、勞累過度等,也是誘發痔瘡的重要原因,這些病邪常常會在身體里共同作用,進而導致不同癥狀的出現,那么,中醫究竟是如何調理痔瘡的呢?細分4種不同類型的痔瘡,辨證施治,可獲良效。
1.風燥傷絡
在中醫看來,我們人體和自然界是相對統一的,風在自然界里來影無蹤,所以也就有了“善行數變”的特點,而這“燥”,同樣也是中醫里導致病癥出現的常見原因。當腸道里水分不足時,便很容易出現大便干燥、排便不爽等癥狀,這個時候,若是風邪和燥邪同時侵入人體,那么身體里的血液就會下行。
這類出血病癥往往比較急躁,而且常常會出現肛門干燥、瘙癢不斷等不適,痔瘡的特點也是以出血鮮紅為主。
2.濕熱下注
濕生百病,濕邪可以說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病癥,身體里濕邪的出現不僅與外界侵入的濕邪有關,同樣也可以在身體里生成,外來的濕邪主要跟氣候以及生活環境有關,比如,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里,就更容易成為濕邪的目標,而內在濕邪的形成,則主要跟脾胃緊密相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不僅可以運化身體里的精微物質,同樣還能運化水濕,要是脾胃出現了虛弱,那么水濕就會在體內泛濫,最終形成濕邪。
當身體里的濕邪長時間沒有化解,那么就會導致熱邪生成,濕熱交錯,而與風燥邪氣不同的是,有濕邪的周圍往往異常濕潤,所以,在肛門周圍就可能會有明顯的潮濕感,并且熱邪會導致局部肛門紅腫熱痛,坐立不安。
此外,體內的熱邪還具有迫血妄行的作用,會“逼著”正常血液不走常道,此種病癥表現出血量較多,色鮮紅。不過,也是因為濕邪的存在,所以這類證型的患者,常常會出現大便不成形、大便溏稀,或者是大便粘滯馬桶等情況。
3.氣滯血瘀
體內氣血的正常運行,能夠更好地維護臟腑功能,在這種情況下,身體自然就會更加健康,可若是氣血運行出現了異常,那么就很容易誘發疾病,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同時,氣機還具有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倘若身體里的氣機出現了不足,血液就會難以推動,如此就會導致血液瘀滯,而在氣滯血瘀的狀態下,肛門的疼痛感就會隨之而來,此為不通則痛,瘀血還有可能會導致血脈進一步出血,進而引發更嚴重的炎癥反應。
這類患者在癥狀表現上,可以看見肛門有腫物外脫,而且肛周皮下可見大小不一的血栓,表面皮膚紫暗,疼痛明顯,不能觸碰,不敢排便,甚至對小便也會造成影響,導致小便不利。
4.脾虛氣陷
最后一種證型是脾虛氣陷,在中醫學里,脾臟不僅僅是一個臟腑,還是氣血生成之源以及我們身體的后天之本,能夠為身體運輸營養物質,我們身體里的其他臟腑,之所以可以固定位置不動搖,這往往就跟脾胃的氣機升舉有關,若是脾胃出現了不足,那么就很容易導致臟腑下垂。
這類肛門病癥的患者,在癥狀上常常會出現肛門有無外脫,不容易復位,有明顯的的墜脹感和異物感,在排便的時候,也會比較費力,而且脾氣不足還會影響自身食欲,氣虛導致乏力、不想說話等情況。
現如今,痔瘡也算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癥,不過,對于長期的慢性失血來說,也很容易對身體健康構成影響,并給自身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對待它,并盡早開展治療。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