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同建 通訊員 王一鳴 岳宗光
每周一上午九點,山東陽谷縣博濟橋街道金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紅色議事廳”,總會準時亮起燈。社區書記辛鴻雁習慣性地翻開專用筆記本,首頁工工整整記著:“群眾事無小事,能當面解決的絕不拖延,需協調的24 小時內給答復。”這是社區堅持了三年的 “有事找書記” 固定接待日制度,不同于傳統坐班接訪,這里實行“開放式接待 + 走動式服務”—— 居民既可以在接待室面對面反映問題,也能跟著書記到小區現場辦公。
2025年以來,金谷社區黨委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打造 “對話機制 + 陣地載體 + 資源網絡” 三位一體治理模式。每周固定開展“有事找書記”“書記話治理”主題活動,深耕“紅色網格”與“紅色議事廳”雙陣地,培育“社區能人議事會”、“紅色物業”特色隊伍,將治理觸角精準延伸至居民身邊,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共商共議、難事多元化解”的治理新格局。
2024年供暖季,該社區紫匯御景 C 區因供暖管道出現漏水問題。紅色議事廳立即啟動“應急議事”機制。社區黨委書記化身“議事召集人”,在接到訴求的 2 小時內,召集供暖公司、業主代表召開緊急會議。議事廳內,工作人員將維修預算、分攤方案制成可視化圖表,讓復雜問題一目了然。面對個別居民的抵觸情緒,辛鴻雁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傾聽顧慮,經過多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工作,最終達成維修協議。議事廳還建立 “供暖保障微信群”,實時通報維修進度,讓居民從 “憂心忡忡” 變為 “安心放心”。
在金谷社區的紫匯御景回遷區,由于長期缺乏正規物業,處于居民自治狀態,小區內衛生環境差、停車位混亂、外墻皮脫落等問題突出。因歷史遺留問題,商業物業無人進駐該小區。為從根本上改善小區居住環境,社區黨委牽頭成立臨時管委會。通過整合各方資源,依托東街黨支部組建紅色服務物業 —— 興博物業。
興博物業進駐后,迅速將外墻皮脫落治理工作列為重點任務。物業的黨員先鋒隊沖鋒在前,他們挨家挨戶走訪,耐心傾聽居民的擔憂,詳細記錄每一處脫落點位和居民訴求。同時,積極協調專業施工團隊,制定科學合理的維修方案。從拆除松動墻皮、清理現場,到重新粉刷墻面,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質量。施工過程中,物業工作人員全程監督,確保施工安全有序進行,盡量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每周五傍晚的“書記話治理”茶話會,更是輕松的互動場景。社區會提前在各網格群發布“議題征集令”,居民帶著“停車位規劃”“老年活動空間”等具體問題而來,書記與兩委班子成員圍坐一圈,現場算 “民生賬”:“中心廣場下水道淤積,無法排水。紫匯湖小區停車位設置不合理……” 這種“帶著問題聊治理”的方式,讓居民直觀感受到社區決策的科學性。兩年來,兩場活動累計收集問題 437 件,當場解決 291 件,納入議事流程 146 件,群眾滿意度從 80% 提升至 98%。
如今,金谷社區的紅色議事廳已成為基層治理的“金字招牌”。這里每月固定開展 “主題議事日”,每年舉辦 “優秀議事案例評選”,累計形成 12 項標準化議事流程、8 個可復制的治理模板。墻上的 “問題銷號榜”與居民的“笑臉墻”交相輝映,議事桌上的一本本會議記錄,記錄著從“問題清單”到“幸福賬單”的生動轉變。金谷社區正以紅色議事廳為依托,書寫著黨群同心、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基層治理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