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結束后,特朗普大筆一揮,對中國再退一步。當地時間5月12日,白宮公布特朗普的修訂版行政命令,從當地時間5月14日凌晨0時01分開始,對中國小額包裹征收的120%高額關稅下調至54%。
與此同時,5月13日晚上,中國也就對美關稅一事做出了回應,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5月14日12時01分起,中方將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調整加征關稅措施,其中加征關稅稅率由原先的34%大幅下調至10%,并在90天內暫停實施此前額外加征的24%關稅。這一來一回間,原本緊繃的中美貿易局勢,也得到了顯著降溫。
顯然,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服軟”,但這次“低頭”是最具象征性的一次。要知道,這位以強硬對華立場為政治招牌的總統,曾在過去一個多月內密集發動貿易戰,對中國乃至全球185個經濟體施加高額關稅,儼然一副“以我為主”的霸權姿態。
然而,事與愿違,在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特朗普便不得不連續修正關稅政策。從一開始對中國加征的145%超高關稅,到豁免電子產品,再到小額包裹減稅,現在又不得不先一步做出妥協,這一連串舉動的背后,是特朗普對內外壓力的切身感知,更是特朗普在美國國內經濟和政治多重失衡下,做出的被動應對。
而在特朗普對中國再退一步后,中方緊隨其后出臺的關稅下調公告,看似是對美國“示好”,實則是戰略反制后的從容收招。在此前幾輪博弈中,中國始終堅持“以牙還牙、對等反擊”的立場,未曾在美方的威脅和訛詐面前屈服半步。
而在取得談判主動權之后,選擇“見好就收”公布降低關稅的決定,正是對自身國際形象、經濟節奏以及全球責任感的全面考慮。一方面,通過調整對美關稅,中國能展現出愿意推進對話、構建互利合作格局的開放態度;另一方面,這也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受打擊、保護主義抬頭之際,力圖穩定國際市場預期、防止多邊貿易體系進一步被撕裂的關鍵姿態。
而正是中國的穩扎穩打,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再次退步”。 在這場持續升級的關稅博弈中,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以情緒回應挑釁,不以被動迎合施壓,而是依據自身節奏,采取有力而克制的反制措施。從對等加征關稅到主動宣布下調部分稅率,再到推動經貿磋商機制化進程,中國展現出的不僅是經濟韌性,更是一種成熟的大國風范。
相較之下,美國一系列前后矛盾、急轉直下的政策舉措,恰恰凸顯出其全球霸權體系正在遭遇結構性衰退的現實困境。長期以來,美國通過強勢經濟話語權、規則制定權維系其全球主導地位,但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產業鏈重構和自身財政、社會矛盾的積壓,其傳統霸權優勢正不斷被削弱。
尤其是在與中國的對抗中,簡單粗暴的關稅施壓策略,非但沒有壓制中國的發展意志,反而加速了全球對美國“單邊主義”“霸權邏輯”的警惕和反感,令其盟友也陷入觀望甚至疏遠。這種戰略誤判所導致的政策“回撤”, 不僅暴露了美國對外經貿政策缺乏全局判斷與動態調整能力的短板,也深刻反映出其決策過程在內外部壓力下的高度脆弱性。
再說回來,這次中美間的互動,是否意味著中美關系將就此好轉呢?恐怕未必,關稅的減免只是階段性行為,深層次的科技封鎖、投資審查、價值觀碰撞,乃至地緣博弈,依舊是橫亙在兩國之間的巨大鴻溝。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因此否定每一次對話與調整所帶來的積極意義。世界的穩定,需要中美理性互動,人類的未來,更離不開兩國的協作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