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掌骨頸骨折又稱“拳擊手”骨折,多見于青少年或中年男性,主要是在握拳狀態下擊打硬物使第五掌骨頸部受到縱向暴力所致,約占手部骨折的20%,骨折形態多表現為遠端向掌側移位,斷端向背側成角。如果成角超過30°,由于小指屈肌和第3掌側骨間肌變得松弛,可以使屈肌腱的功能在生物力學上顯著減弱,因此,30°也是該部位所能允許的最大成角畸形度數。
今分享一例青年“拳擊手”骨折,經閉合復位成功后再次外傷導致骨折再移位,經二次閉合復位外固定治療成功病例。
就診情況
患者男性,17歲,外傷致右手小指腫痛伴活動受限1小時來診。
查體:右手小指掌指關節處腫脹,壓痛明顯,掌指關節活動受限,末梢血運可,皮膚感覺可。
經查X線片診斷為:右手第五掌骨頸骨折(背成角約50°)
治療:天醫正骨提按手法:小指掌指關節屈曲90°,一手沿近節指骨長軸向背側提遠段骨折,一手向掌側按壓骨折近端,鵝頸塑型鋁板固定,鵝頸處支撐掌骨頭,防止掌骨頭向掌側再移位。
首診:斷端背成角約50°
復位情況
急診復位后力線完全矯正
隨訪情況
2天后,在家不慎磕碰患指,二次外傷導致骨折再移位。
二次復位力線糾正,家長反復叮囑保護患指。
4周臨床愈合,去固定功能鍛煉
6周骨痂明顯,力線良好
6周外觀無異常,屈-伸指功能恢復良好
討論分析
拳擊手骨折,無論是掌骨頭還是掌骨頸處骨折,多數患者經閉合復位能夠達到解剖對位,或滿足成角<30°功能復位標準,非手術治療外固定方法包括握繃帶固定、伸直位石膏固定或塑型鋁板固定等。塑型(鵝頸)鋁板具有固定范圍小,操作簡便,掌骨頭支撐力點明確等優點,目前臨床應用廣泛。臨床工作中,患者依從性或外固定松動等原因導致骨折再移位情況屢見不鮮。非手術治療需醫患合作,固定早期(2周)內及時拍片復查了解骨折對位情況,檢查外固定松緊程度,及時調整固定,確保掌骨頭有效支撐,以免再移位,影響患指功能,避免再次手術治療。
來源:天醫正骨
作者:邢加輝 趙洪洲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么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