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婚介市場亂象要綜合施治
據媒體近日報道,福建省泉州市一家婚介機構打出“全國七天閃婚領證”的廣告,并列出“本地新娘、異地新娘、越南新娘”等選項,引發網友質疑。而這也是目前婚介市場亂象的一個縮影。
婚介市場亂象,是近些年備受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行業市場規模呈增長態勢,由26.9億元增至93.8億元。隨著婚戀需求日益旺盛,一些違法犯罪亂象也悄然滋生。有的婚介機構以“正規資質婚介所”“職業媒人”為幌子,騙取消費者信任;有的婚介平臺對注冊會員信息審核不嚴,導致部分不法分子得以虛構身份實施詐騙;有的違法開展涉外婚介業務;還有個別婚戀網站淪為犯罪引流媒介……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也阻礙了婚介市場的健康發展。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計數據,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檢察機關辦理涉婚介行業犯罪1546人,這組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當前婚介市場亂象叢生的嚴峻現實。
婚介市場亂象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一方面,制度層面存在短板。目前我國婚介機構實行注冊成立模式,缺乏前置性審查環節,對婚介服務人員從業資質僅有推薦性國家標準但無強制性要求。另一方面,監管執法力量薄弱,婚介機構發布虛假婚戀信息等違法行為難以得到及時有效遏制。此外,部分婚介機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對注冊會員信息審核流于形式,使得虛假信息泛濫、詐騙案件頻發。面對這些亂象,必須高度重視,凝聚多方合力,通過綜合施治予以解決。
首先,要強化對婚介市場的監管執法。相關部門既要依法從嚴打擊婚介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加強對婚介機構服務內容、廣告宣傳等方面的監管,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同時,要建立婚介行業信用黑名單和紅名單制度,加大對問題婚介機構的曝光力度,激發行業合規發展的內生動力,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讓婚介行業真正成為造福于民的“甜蜜的事業”。
其次,婚介行業應當正視自身問題并積極改進。婚戀平臺和婚介機構隨意定價、服務不到位、退款難、合同存在漏洞等問題,與缺少行業規范不無關系。這就需要發揮好行業協會的作用,如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和收費規范等,讓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更加清晰透明,避免婚介機構自說自話。
再次,通過“官方嚴選”,為未婚人士提供可靠的婚介服務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此前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要切實服務青年婚戀交友。應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為青年婚戀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和適合青年特點的便利條件。通過“官方嚴選”搭好“鵲橋”,想必也能給婚介機構做個榜樣,倒逼其進一步優化服務。
最后,廣大群眾也要增強防范意識。一方面,要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另一方面,在選擇婚介機構時要擦亮雙眼,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不輕易相信婚介機構的虛假宣傳和不切實際的承諾,若發現婚介機構存在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楊玉龍)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