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簡陽,一場以“大群團”工作格局為引領的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正蓬勃展開,將政策關懷化作溫暖城市的涓涓細流,凝聚起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近日,在簡陽市花園街社區工會驛站里,38份滿載關懷的“健康禮包”陸續發放到環衛工、城管隊員等戶外工作者手中。“藿香正氣水、風油精、防曬霜,全是我們夏天最需要的東西!”環衛工人李大姐小心翼翼地撫摸著剛領到的禮包,話語間滿是感動,“早上5點掃街時被蚊蟲咬的包,現在正好有藥抹了。”這份看似普通的禮包,背后卻是簡陽社會治理創新的縮影。
為切實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花園街社區工會驛站前期深入調研,梳理出戶外工作者夏季面臨的防暑降溫、蟲咬防護等“急難愁盼”問題,并聯合轄區診所精心定制“清涼補給包”,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落到實處,讓關懷從文件走向現實。
“每天在街頭巡邏,驛站送來的這份關懷,讓我們覺得付出都值得。”城管隊員小張展示著“文明勸導員”袖標,眼中滿是欣慰。在簡陽,戶外工作者不僅是城市文明的“創造者”,更是文明成果的“共享者”,他們的辛勤付出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尊重。
“驛站+”服務
目前,簡陽市總工會正全力推進“驛站+”服務體系建設,計劃3年內實現全市戶外勞動者集中區域驛站全覆蓋,并試點推進驛站關懷指數評估體系,通過動態監測防暑物資配備、休息場所供給等核心指標,推動關懷舉措從“節日慰問”向“常態服務”轉變。
如今,簡陽已建成68個工會驛站,覆蓋1.6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內容從防暑降溫拓展到心理疏導、技能培訓、權益保障等多個領域。這些工會驛站不僅是提供物資幫助的場所,更成為凝聚城市力量、傳遞文明的重要陣地。
驛站服務的升級,正是簡陽構建“大群團”工作格局的生動寫照。簡陽市委工作會議提出構建“大群團”工作格局,在社會治理、服務群眾、幫弱扶困、就業增收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簡陽從組織系統、協調機制、工作主線、政策體系、工作陣地六方面入手,形成“組織聯建、活動聯辦、資源共享、融合共建”的良好局面,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青年之家、暖新驛站等場所,打造“市級—鎮街—村社”三級大群團工作陣地,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受理、“一平臺”服務。同時,搭建黨建帶群建促社建平臺,引入社會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與服務,以高質量群團工作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過去各部門單打獨斗,現在通過‘驛站需求清單’與‘志愿資源清單’精準對接,企業捐贈的防暑物資、居民提供的休息場所都能快速匹配。”簡陽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種機制創新正是對“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生動詮釋。
當前,簡陽正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都市圈和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始終堅持把深入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作為謀劃一切工作的邏輯起點,按照“持之以恒強基礎、揚優勢、提能級,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爭做縣市新城加快發展的‘排頭兵’,努力在成都‘經濟大市挑大梁’中展現更大作為”的要求,做深做實“工業強基礎、臨空揚優勢、園區提能級、城鄉促融合”的實踐,奮力沖刺百強千億縣,加快建設成都市域副中心。在這一進程中,“大群團”工作成為凝聚發展合力的關鍵紐帶,既當“黏合劑”又做“推進器”,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記者 | 胡禹
編輯 | 葉雨舟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段曉燕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喜歡就鼓勵小陽一個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