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支付習慣發生了巨大轉變,現金的使用量逐漸減少,電子支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與此同時,假幣犯罪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和新趨勢。當前,假幣犯罪有哪些新特點和技術化趨勢?四川公安如何提升打擊假幣犯罪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在5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安廳經偵總隊副總隊長秦虎介紹,目前,假幣犯罪方面主要呈現出三大新特點。一是制假網絡特征明顯。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完成制假原材料采購、設備交易和資金支付,造假鏈條已逐漸從線下模式轉變為線上運作。二是販假渠道多樣。犯罪分子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多渠道販賣假幣,線上利用網絡平臺、社交軟件進行聯系,線下通過快遞郵寄、車輛運輸、人員攜帶等方式進行銷售。三是用假方式隱蔽。犯罪分子通常選擇防范意識較弱的人群和場所進行使用。他們瞄準菜市場、便利店等現金使用頻繁的場所,利用各種“找零騙局”,達到使用假幣的目的。
2024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會同人民銀行健全完善警銀假幣監測反應機制,實現公安假幣監測點與全省700余個金融機構監測點的快速響應,實現假幣信息和數據的動態掌控。建立反假幣跨區域合成打擊中心,有機融合各警種偵查資源,強化情報收集與研判,為打擊假幣犯罪提供有力支撐。
省、市、縣(區)三級公安機關各自發揮優勢,掌握打擊主動權,實現跨區域案偵工作優勢互補、聯動收網,成功破獲多起假幣案件。2024年以來,全省共偵破假幣案件4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5名,搗毀假幣制造、儲藏窩點23個,繳獲假人民幣400余萬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