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銀區將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作為重要民生課題,積極探索多元化助餐模式,從社區食堂到送餐上門,從優惠套餐到營養搭配,持續提升老年助餐服務的覆蓋面與品質。
5月13日,白銀區又新增一處社區餐廳,餐廳以適老化設計為核心,精心打造營養均衡的膳食套餐,不僅解決了周邊居民尤其是老年群體的用餐難題,更通過舒適便捷的就餐環境、熱情貼心的助餐服務,為銀發族筑起了家門口的“幸福食堂”。
王建鵬
記者
我現在在北京路的中段,西山公園的斜對面,在這里,白銀區又新開了一家社區餐廳。60歲以上的老人,僅需10元,就可以品嘗到兩葷一素、一飯一湯的豐盛午餐。
新開的社區餐廳隸屬于紡織路街道辦事處,位于嘉華園小區一樓。雖然面積只有十來平米,但因位于北京路中軸商圈,周圍小區林立,往來人口眾多,第一天開業,現場便熱鬧異常。
走進餐廳,暖黃色的燈光鋪滿整個空間,簡約的木質桌椅擺放整齊,墻上張貼著營養搭配小貼士和溫馨提示標語,營造出舒適又親切的用餐氛圍。
李作亮
紡織路街道黨建辦主任
小食堂連著大民生。今天紡織路街道社區餐廳開業了,社區食堂在面向大眾的基礎上,向轄區老年人、學生及新就業群體推出特定優惠套餐,解決特定人群的用餐難題,提供便捷、實惠且營養的餐飲服務。
用餐的老人一邊品嘗餐廳贈送的雜糧面點,一邊有序排隊取餐。餐盤里熱氣騰騰的蘭州糟肉、有機菜花炒肉、肉沫蒸蛋、魚香茄子、麻婆豆腐、平菇油菜等菜品,色澤紅亮、香氣撲鼻,飄散出陣陣誘人的香氣。工作人員根據老人的點餐喜好,一一裝入盤中。
吳玉平
市民
我是在育才學校那邊的社區餐廳,吃過一次,感覺還可以。中午10塊錢,兩葷一素,六種菜,任你選。我感覺對老年人來說還是可以的。
強蘭花
市民
我是鍛煉完了到這來品嘗一下,味道要好了就一直在這吃。希望以后白銀區能多開幾家這樣的餐廳,讓大家都能吃得實惠、吃得放心。
據悉,我區目前共有16家社區餐廳,由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采用“集中加工點+社區餐廳”模式,統一采購食材、統一制作配送,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成本。紡織路街道社區餐廳委托白銀市白銀區德茂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進行運營,提供統一配餐服務,周一至周六供應午餐、晚餐。
各社區餐廳根據轄區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飲食習慣、消費能力等,合理搭配食材、注重膳食營養,保證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有效解決老年群體“吃得好”的需求,牢牢守護老年人的幸福“食”光。未來,白銀區還將持續推進社區餐廳建設,不斷織密“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餐飲服務。
★來源:白銀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黃濤 王建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