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最新披露的司法文書顯示,安徽文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于2023年6月再度被兩地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其中,合肥蜀山區人民法院立案的6433元標的案件,與長豐縣人民法院處理的近1700萬元執行案件形成鮮明對比,折射出企業復雜的債務困境。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該集團年內第三次進入被執行人名單,年初其舒城項目公司便因319萬元執行案件被六安法院立案。
查閱企業工商檔案發現,這家成立于2002年的綜合性集團,在2011年通過與本土房企合作開發項目正式進軍地產領域。2017年全國化戰略啟動后,銷售額從30億元躍升至2019年的60億元,并高調提出"三年300億、啟動IPO"的發展藍圖。激進擴張時期的高溢價拿地策略留下深刻烙印——土地交易記錄顯示,其2019年競得的長豐地塊溢價率高達288%,樓面價超出當時區域房價22%;2021年蕭縣地塊以104%溢價成交時,周邊競品去化周期已超兩年。
企業控制權的隱秘調整引發市場揣測。盡管創始人楊秀梅通過90%持股維持實際控制權,卻在2021年11月突然卸任法定代表人。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企業通過24家子公司構建的跨省業務網絡,與累計2915.6萬元的涉案金額形成危險注腳。司法數據顯示,其作為被告的案件占比75.52%,其中62%涉及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單案平均標的17.45萬元,揭示出高頻次、小額度的合規管理漏洞。
財務數據的表里不一加劇信用危機。盡管企業在2022年中期經營會議上宣稱達成"三條紅線"全綠標準,并強調5.2%的行業最低有息負債率,但2023年2月單日披露的兩份欠稅公告撕開資金缺口——肥東分公司拖欠土地增值稅及增值稅合計1360萬元,相當于該縣房地產行業月均稅收的15%。更嚴峻的是,中國土地市場網監測顯示,其2019-2021年獲取的6宗高價地塊中,4宗尚未達到預售條件,土地沉淀資金超過12億元。
為應對困局,企業近兩年引入多位具有品牌房企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原旭輝鄭州事業部總經理鄭治勝負責重構大運營體系,曾創下泰禾上海區域年銷80億業績的鄂宇主抓營銷改革,將分銷傭金比例提升至3.5%的行業高位。但據中指研究院監測,其重點布局的皖北市場,2023年上半年新房去化率同比下滑14個百分點,高價地項目普遍面臨15%以上的價格倒掛壓力。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此類區域房企的困境具有典型性:2017-2019年借助三四線城市棚改紅利實現規模躍升,卻在2020年后遭遇融資收緊與市場下行的雙重擠壓。以該企業為例,其38%的存量土地貨值面臨樓面價超限價85%的困境,潛在虧損敞口超20億元。對比同期轉型成功的房企,其代建業務占比不足5%,遠低于行業30%的輕資產轉型基準線。
法律界人士特別提醒,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年內三次以上被執行的企業將被納入重點監管名單,可能導致融資成本進一步提升。對于已出現欠稅行為的房企,稅務機關可依據《稅收征收管理法》凍結銀行賬戶或處置資產,這或將對本已脆弱的資金鏈造成二次沖擊。當前,如何在司法風險、財務壓力與戰略轉型間尋求平衡,正考驗著區域房企的生存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