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鳳凰花開,高校就業季的號角再度吹響。在“畢業即面臨百萬同賽道競爭者”的現實壓力下,許多學子在考研、考公、校招的三重漩渦中輾轉,焦慮于簡歷石沉大海、offer遙遙無期。然而,也有部分高校憑借精準的行業對接與扎實的就業布局,將“就業難”破局為“就業穩”,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走出一條獨特的突圍之路。
就如近日,南華大學正式啟動了2025屆核產業特崗訂單定向班的招生工作,計劃面向湖南招收153名學生,涵蓋核工程與核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10大王牌專業。而核產業特崗訂單定向班學生畢業后,就可直接入職中核集團核心成員單位,享受正式編制待遇,能實現從校園到央企的無縫銜接。
據了解,南華大學的核產業特崗訂單定向班是與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從2023開始合作開辦招生,且每年都有數十名學子直接簽約中國核工業集團,實現100%精準就業。這種將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深度綁定的模式,如同為學生定制“就業保險單”,讓家長和學子在選擇專業時,多了一份對未來的篤定。
當然,作為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多部委共建的行業特色院校,南華大學可不止在核工程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就業優勢。根據該校最新就業質量報告,其2024屆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去向落實率達90.03%,在省屬高校中穩居前列。
其中,除了定向班是“精準制導”的就業利器,還有另一張就業王牌則是體制內。在“考公熱”依舊持續的當下,南華大學通過校招渠道直接叩開體制大門,能夠助力超21%的畢業生進入醫院、衛健委、核能研究所等體制內單位,足見其在行業資源整合上的深厚積淀。這些穩定且富有發展前景的崗位,不僅為學子提供了安心的職業起點,更成為其長遠發展的優質平臺。
順著就業數據再往下看,該校近四成畢業生扎根湖南,既是因為本土產業升級帶來的工程機械、新能源等高薪崗位蓬勃涌現,也是因為本地企業對南華人才培養的高度認可。
目光轉向省外,該校另外還有超三成的畢業生奔赴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區域等經濟活躍地帶,在多元文化與繁榮經濟中尋找發展契機。這種不盲目追逐“北上廣神話”、更注重地域發展潛力的選擇,折射出當代學子務實的就業觀,也印證了南華大學對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
同時,在就業單位性質的分布上,南華學子也展現出了“多元適配”的競爭力。57.52%進入民營企業,以扎實的專業能力在市場浪潮中勇立潮頭;22.96%簽約國有企業,既有定向培養的“近水樓臺”,更有憑實力突圍的校招佳績;11.03%投身醫療衛生領域,依托南華大學深厚的醫學底蘊。
尤其是作為南華大學“金字招牌”的核工程類專業,畢業生被中核、中廣核等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爭相納入麾下,不僅起薪優厚,更有機會參與國家重大核工程,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
而亮眼數據的背后,自然少不了南華大學“全鏈條” 就業服務的持續發力。其不僅與企業共建實驗室、開展訂單式培養,讓課程設置緊跟產業前沿,學生在校園中即可接觸真實工作場景;還將就業指導貫穿大學全程,從職業規劃咨詢到模擬面試實訓,為學子量身定制求職攻略;更積極拓展校內外招聘渠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多元選擇中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
以該校不久前舉辦的2025屆畢業生春季綜合雙選會為例,230余家來自能源、計算機、醫藥等領域的企業攜12000余個崗位齊聚校園,熱門行業攤位前人頭攢動,現場達成就業意向人數1200余人。這樣優質就業平臺,讓學子在求職時擁有更多選擇權,也讓企業為爭奪人才各展優勢,實現多方共贏的良性互動。
在“雙一流”光環之外,南華大學用實實在在的就業數據證明:高校的價值,不僅在于學術高度,更在于為學子鋪就通往理想職業的堅實階梯。對于廣大考生而言,與其執著于名校頭銜,不如審視一所學校的專業特色與就業落地能力。特別是當核工程、醫學等王牌專業成為“就業保險箱”,當定向培養與多元平臺搭建起職業發展的高速路,南華大學這樣的高校,無疑在“性價比”的考量中占據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