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財經
當賽力斯公告將二次上市,沖擊港股時,幾乎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
畢竟,其在2024年帶給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靠著華為的鼎力相助,靠著問界M9、新M7的逆天表現,2024年賽力斯實現營收1452億元,同比增長305.04%;歸屬凈利潤59.46億元,同比增長342.72%,一舉成為了繼特斯拉、比亞迪、理想之后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它的創始人張興海,也由此收獲了“新能源界的氣運之子”“躺贏之王”等諸多艷羨稱號。
但沒想到的是,在剛公告完港股上市的消息后,賽力斯就交出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一季報。并且在產銷方面,今年前三個月也都出現了大幅下滑,直到第四個月才逐漸恢復增長。
一些質疑的聲音,由此開始響起。
比如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到底能讓問界成功多久?
又比如現在外界普遍認為賽力斯是被華為帶起來的,那么當四界(智界、尊界、享界和尚界)降臨,當華為越來越“博愛”,已經身處云端的賽力斯自己真的擁有飛行能力嗎?
這或許也是此次港股資本市場,所需要張興海正面回答的問題……
賽力斯的華為依賴癥,張興海又愛又怕?
今年一季度,賽力斯實現營收191.5億元,同比下滑27.91%,歸屬凈利潤7.478億元,同比增長240.6%。
乍一看好像有點黯淡,但對此,不少投資者的評價卻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理由是,在更早之前發布的產銷快報就已經顯示:進入2025年以來,賽力斯集團汽車產銷量持續走弱。特別是新能源汽車,1月銷量為17906輛,同比下滑51.39%;2月銷量為17841輛,同比下滑41.04%;3月銷量18805輛,同比下滑32.19%。
這背后,可能有春節假期帶來的行業淡季性影響,也可能有消費者們在買新不買舊心理下,對3月下旬才上市的問界M9 2025款升級版,以及對4月份上市的問界M8下單需求延后的影響……
所以在此前市場預期中,賽力斯一季度營收下滑是必然的。真正意外的是,現在其對應的凈利潤居然沒有下滑,反而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
原因倒也簡單。雖然賽力斯的總銷量出現了明顯下滑,但同期問界M9卻賣出了23290輛,同比增長117.83%,占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的42.69%。
那么不用說,作為一款50萬價位的、單車型毛利率接近30%的豪華SUV,問界M9的爆發,是足以拉動集團整體利潤水平的。所以今年一季度,賽力斯的毛利率和凈利率也分別從21.51%、0.33%進一步攀升至了27.62%、3.87%。
另外,隨著問界2025款M9和M8的相繼推出,4月份的“賽力斯汽車”產銷量也已經恢復了增長的勢頭,銷量27203輛,同比增長9.35%。
其中,問界M9銷量達13149輛。至于當月推出的、售價在35.98萬至44.98萬的問界M8,上市22天大定訂單也已經突破了7萬臺。那么算上大規模交付的時間,今年二、三季度賽力斯或將重現2024年業績大爆發的“神話”。
所以關于賽力斯,現在很多投資者的看法都非常一致:短期內,絕對是有增長想象力。但從長遠來看,卻又有點撲朔迷離的意思。
分歧點在于:賽力斯到底還能從華為(鴻蒙智行)身上分到多少的正向紅利?
畢竟,華為可能是賽力斯的唯一,但賽力斯卻絕對不是華為的唯一。
那么隨著華為鴻蒙智行的合作品牌伙伴越來越多,這種變化就一定會對賽力斯和問界的未來發展帶來“利空”影響。大致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華為對問界品牌營銷賦能紅利被瓜分。
最直觀的表現,今年春節,余承東在回安徽老家路上直播駕駛的是享界S9,2月份的返程路上則換成了智界R7,并在視頻中分享駕駛感受,還在后備箱中放了一筐雞蛋,以測試車輛的平穩性。
同時,后邊排著隊等待試駕的還有百萬豪車尊界,以及剛剛官宣的尚界。這些“小兒子”們幾乎都還不會走路,但問界卻早已能跑會跳,那么作為“大家長”的余承東和華為鴻蒙智行,接下來會把重心放到誰身上?答案不言而喻。
如此一來,作為鴻蒙智行成功的第一個品牌樣板間,問界雖然不太可能會失寵成為“牛夫人”,但是恐怕也很難再像過去一樣,成為華為專屬的“小甜甜”了。
二是更大范圍內的華為技術紅利平權。
現在問界M9和M8的成功,絕對離不開華為“獨一檔”的智駕領先優勢。可越是如此,就越讓賽力斯難受的點在于,華為的宏大目標是幫助車企造好車,而不是讓賽力斯問界們一家獨享技術領先。
所以拋開“五界”不說,現在不少品牌車型如阿維塔、深藍L07,甚至還有上汽奧迪A5L Sportback等車型,也都開始逐漸搭載上了華為的智駕系統或鴻蒙座艙系統。
那么當搭載華為智駕的產品越來越多,智能化配置相當的情況下,賽力斯能從華為鴻蒙智行中獲得的獨特技術優勢,也將越來越少,直至回到汽車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基本功方面的比拼。
可這么一來,賽力斯和北汽、上汽等傳統巨頭們相比,還能剩下多少的品牌競爭力呢?
三是對賽力斯未來發展戰略的潛在阻礙。
現在資本市場對賽力斯還有一個潛在的擔憂,即問界瞄準的豪華SUV市場,當前看確實很有想象力,但是由于整體定價過高且車型單一,所以整體市場規模一定是有限的,更不用說還有理想們的持續瓜分,所以未來賽力斯想要進一步發展,就離不開對產品線的拓寬延伸。
但問題是,現在賽力斯的產品規劃可能還不完全由自身決定,或許還得考慮華為鴻蒙智行的整體布局。
畢竟現在問界推出轎車的話,將直接與智界和享界進行“碰撞”。至于進軍MPV領域,則又要和嵐圖夢想家等華為的忠實擁躉者們“撞車”,這無疑就形成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
當然,華為也可能對問界們的“左右互搏”沒有太大意見。就像和問界M7價位、配置均屬同一段位的智界R7那樣,今年已經連續幾個月成為了鴻蒙智行體系中,25萬級以上新能源SUV的新“銷冠”,兩者已經有了點“兄弟鬩墻”的意思。
可即便如此,華為又是否愿意,且能分出精力去幫助問界再打造一款轎車或MPV車型呢?如果不能,單靠賽力斯自己又能否打造出新的爆款品牌?
賽力斯,不準備躺贏?
其實不難看出來,現在賽力斯對華為合作的關系有點微妙,既需要華為(鴻蒙智行),但又不太想依賴于華為;既不敢撕下華為的標簽,卻又要受到華為給問界帶來的影響……
這種矛盾心態逐漸具象化為:一邊是各種訪談節目上,賽力斯張興海對華為余承東的“千里馬遇伯樂”般地“你儂我儂”;但另一邊,在賽力斯499頁的招股書中,華為卻僅被提及了10次,且都不涉及賽力斯的業務,整體似乎是在有意淡化華為的影響,以向資本市場展示自身發展的獨立性。
雖然這在短時間內,并不能改變外界對賽力斯與華為之間的關系認知,但某種程度上,卻也說明掌舵人張興海是有居安思危、不甘躺贏的戰略思考的。
或許正因如此,據招股書披露,此次IPO賽力斯擬將募資凈額70%用于研發投入,20%用于多元化新營銷渠道投入、海外銷售及充電網絡服務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1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關鍵詞:一是出海,二是研發。
前者對應著賽力斯在不拓展車型產品線的背景下,對問界所代表的豪華SUV市場天花板的突破。用一句話總結核心邏輯就是,既然國內的有錢人不夠用了,那么海外市場呢?
就像比亞迪,從港股二次上市后的海外銷量騰飛,到2024年海外銷量41.72萬輛,同比增長71.9%,一舉成為現在中國汽車市場以及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雙料銷量冠軍。
不過,機會和風險往往是伴生的。即便拋開地緣政治、美國關稅們的威脅影響,現在賽力斯出海可能還將面臨兩大挑戰:
一是像問界這樣的中國豪車出海,會不會出現品牌市場不被認可等問題?
畢竟,現在比亞迪出海,更偏向于常規新能源汽車。而賽力斯出海,大概率就是以問界這樣的豪華SUV為主力,兩者面對的消費人群幾乎沒有任何可參考性,這無疑就為賽力斯的出海埋下了幾分不確定性。
另一個是賽力斯自身的資金儲備問題。
無論是加碼海外供應鏈,還是品牌擴張營銷,中國汽車出海在前期投入階段,都非常地考驗車企自身的“燒錢”能力。
但天眼查APP顯示:在過去一年連續的建廠擴產能和大額現金分紅下,賽力斯的資產負債率已經來到了87.38%,遠高于比亞迪和理想們的74.64%和56.07%,流動負債占總負債的比重為92.48%。
其中,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684.5億元,但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卻在500億元左右,流動性有點捉襟見肘。
另外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賽力斯提高了金融機構融資規模、同時在子公司層面引入外部投資者,使得公司的有息負債率由2024年末的3.88%提高到今年一季度末的8.98%,但公司資產負債率卻降至76.83%,整體似乎有點“以債養債”的意思。
不過好在,無論港股IPO成功與否,現在國內豪華SUV市場還遠未到飽和階段,而出海也絕非一日之功,所以賽力斯在未來還有很多輾轉騰挪的空間。
這或許也是,此次賽力斯準備把更多IPO資金用于研發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過去賽力斯也做出了一些技術儲備創新。比如2024年報顯示,賽力斯最新一代的超級增程已能夠實現44.8%的超高量產熱效率,每升油最高能發電3.65度等等。同時,公司專利授權同比增長57%,其中發明專利增長262%,軟件著作權增長726%。
但可惜的是,這對于想要掌握獨立飛行能力的賽力斯來講,還遠遠不夠。
要知道,2024年,理想的研發費用為110.7億元,遠高于賽力斯的55.86億元;理想的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122.3億元,明顯低于賽力斯高達191.8億元的銷售費用,以及35.47億元的管理費用之和。
一高一低之間,雖然最后理想實現營收1445億元,略低于賽力斯的1452億元,但很明顯,如果剔除掉華為的技術賦能,賽力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似乎只能集中在品牌營銷方面?
這無疑再一次驗證了,現在賽力斯沒有選擇“躺贏”,而是在不斷武裝自己的戰略決策的正確性。
所以哪怕現在賽力斯還離不開華為的深度扶持,但只要長遠方向已定,那么我們也相信賽力斯未來一定能夠以一種更平等的姿態,實現獨立飛翔的……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