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資陽市樂至縣勞動鎮福樂社區枇杷種植基地,層層疊疊的果樹間,金黃的枇杷果在防護袋中若隱若現,清甜的果香彌漫在空氣中,沁人心脾。果農們穿梭林間,嫻熟地進行采摘、分揀、裝箱等工作,豐收的喜悅在他們的指尖流淌,也洋溢在他們每個人的臉上。
“我們堅持有機生態種植,讓枇杷果子曬足陽光,自然成熟。”福樂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譚紅梅介紹道,依托當地特有的地理環境條件,這里產出的枇杷個大肉厚、清甜多汁,主要銷往成渝地區及周邊市場。
枇杷種植基地一隅。張鳳莉、陳剛、姚陽攝
現場,采購商李老板正在將新鮮枇杷裝車,他表示,“現在隔天就要來補貨,這批果子品相飽滿、酸甜適口,在市場上特別搶手。”說話間,滿載的貨車已整裝待發。
品質筑基,創新增效。福樂社區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推行“干部+群眾”協同機制,形成從山坡上到市場里的全鏈條參與模式。自5月初開園以來,20余名村干部和務工群眾在枇杷林間往來奔忙。目前,采收進度已過半,預計本月底完成全部采摘。
“今年預計產量8萬斤左右,產值有望突破15萬元。”譚紅梅介紹,盡管去年產量可觀,但受市場行情影響,枇杷產值僅11萬元左右,今年社區轉變銷售策略,實現產值逆勢增長。
打包好的枇杷。張鳳莉、陳剛、姚陽攝
在福樂社區,特色農業發展得紅紅火火,逐步形成多元化產業格局:70畝枇杷園與蘋果梨、四季果園等特色種植互為補充,總面積超200畝,2024年全年總產量約10萬斤,集體經濟產值達30萬元。銷售渠道更是線上線下“雙開花”,線上借力抖音平臺直播帶貨,同時創新推出“云認養”模式,目前已有20余名消費者認養果樹;線下依托成熟銷售網絡深耕市場,通過舉辦梨花節、櫻桃采摘節等特色活動,持續擦亮農旅融合品牌。
產業興旺帶來多方共贏,社區9組居民靳正瓊邊摘枇杷邊分享道:“家門口務工一年能掙萬把塊錢,農忙時還能顧上自家地,兩頭都不耽誤。”
“我們正籌建農產品加工坊,延伸產業鏈條。”譚紅梅透露,社區計劃開發枇杷、蘋果梨等特色水果罐頭,著力構建“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體系,讓集體經濟的“致富果”結得更碩大、更香甜。(張鳳莉、陳剛、姚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