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林經武 2025年是粵劇大師紅線女100周年誕辰。紀錄電影《她是紅線女》觀摩研討會于5月13日在京舉辦。活動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指導,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廣州廣播電視臺、紅線女藝術中心主辦,南方新聞網承辦,匯聚電影界、戲曲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影片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廣州廣播電視臺總編輯滕建新、紅線女藝術中心主任蒙菁等相關領導出席活動,《她是紅線女》總編劇、總導演鄧原,總導演潘鈞參加研討。研討會由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田園主持。
《她是紅線女》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旅局指導,廣州廣播電視臺、紅線女藝術中心聯合出品,以多維度視角記錄紅線女一生的藝術足跡。
藝術傳承與文化自信的雙向奔赴
“這是用藝術培根鑄魂!”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仲呈祥盛贊影片的意義,他認為《她是紅線女》用紀錄片的形式,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揚中華戲曲的重要劇種——粵劇,將粵劇的舉旗人、代表性人物和她的精神、人格、風范和成就傳揚開去并予以繼承。“我為這樣的作品叫好,它是正向的。”
“這是一個值得拍、應該拍的題材。”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她是紅線女》以“成人成戲”為主線,展示粵劇大師的成就與影響力,填補了公眾對紅線女藝術貢獻認知的空白。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指出,電影用兩個小時濃縮了紅線女這樣一位奇女子一生的成長、成就和她的藝術境界,記錄了粵劇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助于培養文化自信。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強調,影片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案例,為如何運用現代影像技術記錄和傳播傳統藝術提供了寶貴經驗,展現了文藝工作者在文化傳承中的責任與擔當,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生動案例。
以情為魂:勾勒藝術家的精神圖譜
中國電影家協會紀錄電影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孫崇磊指出,電影不僅展示紅線女成熟時期的經典作品,還追溯其早年的藝術生涯,讓觀眾看到紅線女藝術風格的形成和演變,也從中看到粵劇的發展。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皇甫宜川用“讓人動容、韌性、質樸”形容銀幕上的紅線女形象,在他看來,電影專心地寫紅線女的情感,呈現出豐滿的、具有無限魅力的紅線女形象,這不僅是對藝術大師一生的回顧,更是從當下的視角挖掘民族女性的精神。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趙衛防剖析影片內核,認為影片以“情”貫穿始終:紅線女對祖國的赤誠、對粵劇的執著、對弟子的關愛及對故土的眷戀,賦予了紀錄片情感深度。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創作指導處處長張弛指出:“電影把紅線女的一生凝練到幾個篇章中,既展示了粵劇之美,也展示了紅線女的人格之美。”
破界與融合:紀錄美學的創新表達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會長張思濤肯定了影片在真實性與觀賞性間的平衡,“對紅線女的呈現有重點、有選擇、有強調,因此也是有思想,有靈魂的。這個重點一是紅線女對新中國的向往,二是紅線女對粵劇藝術的熱愛,三是領導人對紅線女創作的關心。”
著名紀錄片導演、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陳真表示,作為人物傳記電影,《她是紅線女》在主題表達、題材拓展、影像呈現上都進行了創新,以中國藝術家為主題的紀錄片不多,甚至很少。創作紅線女的紀錄片,并能讓觀眾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銀幕上出現生活時空和戲曲時空共同交織的畫面,觀眾可以看到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戲曲影視研究與傳播中心副主任黃迎認為,《她是紅線女》既有紀錄片線性敘事結構,又體現了戲曲的章回性敘事,將紅線女經典粵劇唱段作為轉場音樂,巧妙糅合戲劇元素,凸顯了紅線女戲劇人的身份。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田園表示,導演沒有滿足于線性敘事的穩妥,而是大膽采用時空疊印的蒙太奇語言,讓紅線女的舞臺角色與真實人生在銀幕上形成奇妙的互文。
觀影現場,當《荔枝頌》的旋律響起,紅線女晚年帶病登臺時“腰不好看但內心最好看”的獨白,令不少觀眾悄然落淚。據介紹,《她是紅線女》將于2025年上映,呈現粵劇大師“生命屬于藝術,藝術屬于人民”的赤誠人生,以光影續寫藝術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