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首演于黔山秀水的首部大型原創貴州花燈戲《七妹與蛇郎》,于2025年5月13日完成了“百戲中華—國家大劇院非遺戲曲展演”驚艷綻放,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獲得了各界專家和首都觀眾的熱烈掌聲。此番受邀,不僅是對貴州花燈戲藝術魅力的肯定,也是自2021年7月貴州花燈戲《紅梅贊》赴國家大劇院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之后,時隔四載春秋再次亮相國家大劇院的國家級藝術殿堂。
“燈從唐朝起,戲從宋朝興”,貴州花燈戲歷史悠久,其發展史可謂是貴州文化多元共生、創新發展的生動寫照。《七妹與蛇郎》作為貴州省花燈劇團成立后的第一部原創大戲,首演以來,不僅成為貴州文化的標志性符號,而且作為貴州花燈戲的代表作,其傳承和創新的努力也體現了貴州民間藝術瑰寶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
《七妹與蛇郎》從1960年公演引發觀演熱潮到2018年登上央視、參加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從1987年邁出貴州入選首屆中國藝術節到2013年首次以完整劇目形式走出國門赴印尼參加亞洲民俗大會交流演出;從1978年再次排演引發萬人空巷到2021年入選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像音像錄制工程)以現代科技手段錄制保存經典;歷經2024年全國采茶戲展演到此次受邀赴國家大劇院展演。
此次展演的最大亮點,莫過于“老中青少”四代花燈人同臺的傳承模式,這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藝術接力構成了最動人的文化圖景,生動詮釋了貴州花燈戲的蓬勃生命力。古老的花燈戲披上了"年輕的外衣”,以年輕人熟悉的語言敘述著傳奇,它不再是陳列在舞臺上的“非遺展品”,而是化作融入現代生活、引發情感共鳴的文化橋梁。
這場四代花燈人的藝術接力,不僅為花燈戲的傳承開辟了新路徑,更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書寫了地方戲曲“活態傳承”的時代答卷。貴州花燈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七妹與蛇郎》中“大姐”的角色扮演者邵志慶表示:“要讓年輕人點燃內心之光在舞臺上綻放,更好地去尋覓貴州花燈戲的現代表達。我們不是在簡單的復制經典,而是要共同創造新的經典,讓花燈戲煥發新生。”(羅思揚|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