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一檔之后,中國的電影市場又是一片哀鴻遍野。整個五一檔可以說沒有一部爆款,甚至能回本的都不多。除了《水餃皇后》的票房和口碑勉強及格,《大風殺》收獲了好口碑但是票房不及格,《獵金游戲》和《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這種跟電影無關的玩意不看也罷,其他上映的電影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幾乎沒有太多存在感。
于是業界一片哀嚎,剛剛《哪吒2》引發的春節檔票房奇跡瞬間被現實打翻在地。有的怪短視頻和短劇搶走了電影觀眾,拉低了大眾審美,異化了觀眾的消費習慣等。
還有,更多的人責怪電影創作者創作不出好作品,所以觀眾不愛去電影院了。對于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現在的電影市場拿不出好作品那是跟幾十年積累的經典電影作品來做對比,用一個時間點去跟一個長周期歷史做對比,那是不公平的。
如果放到當下維度來對比,跟短視頻和微短劇去做對比,電影作品的質量優勢反而是巨大的。
電影作品再不好也比微短劇強吧?那為什么觀眾沉浸在爛俗微短劇的自嗨中不能自拔?可以給微短劇充值消費?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電影市場不是沒有好作品,而是目前上映的電影作品太好了,沒有像微短劇一樣下沉和低俗。
譬如《哪吒2》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票房成績,就是因為內容不夠好,就是因為它的低幼和對經典的模仿。它的劇情簡單直接,讓觀眾可以特別容易理解其中的情緒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