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子們!
你們看了最新一期的《奔跑吧》嗎?老實說,我看完后心情很復雜。
吳昕從《快樂大本營》退出后,就像一個不斷尋找歸屬感的“職場游魂”,飄啊飄,最終降落在了《奔跑吧》的舞臺上。但問題來了。她在這個需要體力、智慧和反應力的節目里,到底能貢獻什么?
存在感低到可怕。
這不是夸張。在長達九十分鐘的節目里,她的鏡頭少得可憐,說的臺詞更是屈指可數。當其他嘉賓在場上揮汗如雨、奮力拼搏時,吳昕常常站在角落,臉上掛著標志性的傻笑——這種“微笑背景板”的定位,讓人不禁想問:節目組請她來是為了湊人數嗎?
更讓人困惑的是,她對自己在節目中的定位似乎有著不切實際的認知,總想給自己加戲份,卻往往適得其反。比如在推理環節,她搶著發言卻邏輯混亂;在體力環節,她卻又默默后退,讓人無法理解這種“選擇性參與”的態度。
要命的是她還總覺得自己挺好的!
節目播出后,她發微博說“感謝節目組讓我突破自我”——突破啥了?突破了尷尬的底線嗎?**這種缺乏自我認知的表現,恰恰成了她綜藝生涯的最大障礙。**明明沒有綜藝感,卻偏偏要往綜藝節目里擠,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我其實挺心疼她的。
在娛樂圈這個靠才華和特點吃飯的地方,“普通”可能是最大的劣勢。吳昕不是不努力,只是她的努力方向可能出了問題。**與其在不適合自己的賽道上一再碰壁,不如找到真正能發揮優勢的領域。**不是所有主持人都適合做綜藝,就像不是所有演員都能演喜劇一樣。
最可惜的是浪費了觀眾時間。這個時代,觀眾的注意力比金子還貴!當我們打開一檔綜藝,是期待看到有趣的互動和精彩的表現,而不是一個“尬笑擔當”。
吳昕啊吳昕。
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鏡頭,而是一次徹底的自我審視。問問自己:我的優勢在哪里?我能給觀眾帶來什么?如果答案是“微笑”和“尬笑”,那真的該考慮換個跑道了。
在這個內容過剩的時代,做不到有趣,至少不要無趣;做不到出彩,也請不要拖后腿。
**或許,對吳昕來說,最好的選擇是找到自己真正的舞臺,而不是硬擠進別人的派對。**這樣,觀眾不尷尬,她自己也能活得更輕松。
你們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