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俗語,隨著時代的變遷,語境的變化,現在越來越難以理解了,只能通過猜想來解釋。“墳頭有刀,兒孫難消”就是這樣一句俗語。
猜想之一,有人認為是墳頭放置、埋放或棺材陪葬刀劍等,對子孫后代是不利的。
實際上,在我國古代文化中,這些東西與墳墓并沒有沖突,按照古代的說法,金代表財富,金又能生水,水是財富的象征,因此,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況且,在考古中,一些漢代以前的古墓,挖掘出刀劍之類的金屬物品,是常見的事情,不足為奇。
只是到了唐代以后的古墓,就很少看到這些物品了。那是因為在唐高宗時,民間喪葬“遞相效仿,致有逾越”,于是,特下詔:
“諸葬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雕鏤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內不得金寶珠玉。”
至此以后,普通百姓的墓葬,棺材內不得有任何金屬制品,當然也包括刀劍之類。我國北方地區的喪葬習俗,蓋棺時還可以釘鐵釘,南方地區的喪葬習俗,棺材不可有任何金屬物,棺材蓋為榫卯結構,不用鐵釘。
如果在墳頭放金屬物品,數年內就銹蝕消失了。再說,古代的鐵可是緊俏物資,普通人家也舍不得浪費。
猜想之二,有的人認為環境中的尖銳之物,為刀的形狀,如巖石的怪石、屋角、墻角等。
舊時,民間風水習俗盛行,比現在人要講究多了,人們在選址時,連水射和路射都要避開,就不用說這些尖銳之物了。
還有人說,為植物種帶刺的樹、荊棘之類。這類的樹和荊棘,比較古老的墳頭上,如果沒有人掃墓,也是常見的事。有掃墓的后代,掃墓時就砍掉了。
再說,民間將這些樹和荊棘皆視為柴草,一種自然現象,飛籽成林、長草,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并沒有特別的民俗說法。掃墓的目的就是為了及時砍掉,要不為什么叫“掃墓”呢?
因此,以上兩種猜想,也只是現在的人,因為了解過去農村習俗而產生的一種臆想罷了。
那么,“墳頭有刀,兒孫難消”這句俗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難消”在舊時語境中的意思
要了解這句俗語,得先了“難消”這個詞在舊時語境意思。
這句俗語原來是“墳頭若有刀,兒孫難消受”,現在農村很多人口里,仍然有這種說法,后來為了押韻,以便朗朗上口,才簡化為現在的句子。
從以上句子可以看出,俗語中的“難消”的意思是說,難以消受,表示禁受、忍受、享受的意思,用農村的白話說就是受不住、受不了,或者鎮不住、唬不住、不能用等的意思。
比如,舊時農村習俗,普通百姓人家的門前,如果擺放石獅子,就難以消受,按照農村說法,石獅子不但起不到吉祥物作用,反而會吃人,不吉利。所謂吃人,也就是普通百姓人家擺放石獅子,違反古代禮制,會給家里帶來麻煩和風險。
又比如,農村有一句俗語說“平民要建大門樓,兒兒孫孫日夜愁”,意思是說,普通百姓還沒有達到建大門樓的社會地位,就是修建了,也難以消受,家里鎮不住,反受其禍。這個禍指的是違反封建社會建筑等級制度,叫僭越,在古代要受到懲處。
二、俗語中“刀”的意思
從前面一節中所說的“難消”的意思可以看出,以上猜想中的刀劍也好,金屬制品也好,還有尖銳之物也罷,這些并不算“僭越”,最多也就是與當地的風俗不符。
因此,俗語中的“刀”并不是指刀劍及金屬類的器物,也不是指尖銳之物,而是指墳墓的一部分,即墓碑。
通常來說,農村墓碑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碑身,二是碑座。碑座中間有一個鑿空的四方孔,俗語為“卯”或者“卯孔”,而碑身下面有一個“凸”字形的頭,俗稱“榫”或者“榫頭”。將碑座安放好后,再將碑身榫頭插入卯孔,這樣豎起的碑也就被固定了。
榫頭像一把刀一樣插入基座的孔內,民間又稱也稱為“榫刀”,這也就是碑為刀的來源之一。
再說,古代能否立碑,既有封建等級制度,也有民間形成的習俗。比如,明清律法規定:
“一品官員墓碑高 1 丈 6 尺,每低一品遞減 1 尺,七品以下僅能立高 8 尺的石碣,平民則嚴禁立碑。”
《大明律》又有規定,清代前期沿用:
“官民人等墳前石獸,公、侯、伯石虎、石羊、石馬各二,一品二品石馬、石虎、石羊各二。”
對違規設置這些規定的平民,將面臨“笞五十”的處罰。于是,平民為了“安守本分”,門前不設石獅、不建門樓,不立碑,成為平民標識自我身份的文化符號,避免“僭越”帶來的風險。
而有一些人,冒著風險在墳頭立碑,或者設置石獸,就如同在墳頭上懸了一把無形的“刀”,“刀”落地是會傷人的。這把傷人的“刀”,就是被“笞五十”的處罰。“笞”,即古代用小荊條或小竹板打犯人的臀、腿或背的刑罰。
比如,據《浦城縣志》記載,清代某富戶欲為父立碑,族長以“非有官身,不得越制”勸阻,最終僅立無銘文的素碑。
由此可見,在古代社會,“墳頭有刀,兒孫難消”這句俗語,反映的是古代普通民眾,在面對象征官貴的碑刻形制時,自然產生“難消”的敬畏心理。
直到數十年前,農村一些年紀大的民眾,仍然還存在這種敬畏心理。
現在的農村,時代不同了,人們的傳統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民間習俗也開始發生變化,先人墳墓是否立碑,有了選擇的自由,而年輕一代再也沒有了畏懼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