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立夏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嗎?5月17日,“萬里中國”主題外宣活動之“留學重慶·讀懂農歷”中外青少年“迎立夏·覓農趣”銅梁區節氣體驗活動中,在銅梁區少云鎮少云村的農家院壩內開啟了一場立夏習俗堂會,吸引了重慶郵電大學的留學生和重慶邱少云小學的師生參與體驗,在書法、香包、斗蛋等民俗活動中共赴夏日之約,觸摸傳統文化的脈搏,感受節氣魅力。
外國留學生制作艾草香包
感受立夏魅力
“創作扇面書法,最重要的就是潤筆!”活動伊始,來自俄羅斯、越南、泰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地的重慶郵電大學留學生們來到書法家李中華的展臺前,書法家李中華手持折扇,向中外學子細致講解毛筆的用法。
現場的小學生和留學生屏息凝神,體驗毛筆書寫。“先把毛筆放在水里充分浸潤,再蘸墨、書寫?!崩钪腥A說,執筆位置的高低也影響著你寫字的大小。在筆鋒流轉間,“半夏”等立夏相關的詞匯漸次綻放在扇面之上。
墨香未散,一縷清苦藥香在空氣中悄然浮動,留學生們又來到下一個展臺——艾草香包制作。
“立夏前后,天氣漸熱,蚊蟲滋生,民間形成制作和佩戴艾草香包的習俗,既美觀實用,又蘊含驅邪祈福的美好寓意。”老陳艾非遺傳承人、原鄉小艾創始人陳平拿著香囊,為留學生們揭示奧秘,“人們采摘新鮮的艾草,曬干后研磨成碎末,再混合其他香料裝入彩布縫制的香包中?!?/p>
留學生拿著紅色香包,將制作好的材料一點點往香包里放,最終制作成一個個香囊。隨后,陳平又分享起立夏時節的中藥草知識,并講述艾灸的奧妙。陳平說,艾草承載著中國人順應天時的生存智慧,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陽氣作用。原鄉小艾還為參加活動的每位留學生贈送了艾草香囊。
立夏斗蛋樂趣多
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一二三,砰!”在斗蛋游戲的展臺前,兩位留學生面對面站著,手里各捏著一枚煮熟的雞蛋。隨著倒數聲落,兩人同時發力對撞,只聽“咔嚓”一聲,其中一枚蛋殼應聲碎裂。圍觀的人群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勝負已分。
“大家知道立夏節氣為什么要斗蛋嗎?寓意著祈福消災、強健體魄。”現場的展臺負責人介紹起斗蛋的來歷,人們會將煮熟的雞蛋、鴨蛋或鵝蛋裝入彩線編織的網兜中,掛在孩子胸前,或讓孩子們相互碰撞蛋殼,稱為“斗蛋”,兩人各持一蛋,尖頭對尖頭,圓頭對圓頭,誰的蛋殼先破誰就輸,最后勝出的被稱為“蛋王”。
聽完講解,現場留學生們也紛紛開始嘗試斗蛋,在一聲聲“咔嚓”聲中,大家深入感受著斗蛋的魅力。
隨后,在花藝展臺前,留學生們和花藝師橙子老師一起,用鮮花進行花藝創作,迎接夏天的到來;在銅梁龍燈非遺傳承人逯德軍的介紹中,留學生們觸摸著傳承百年的扎制工藝驚嘆不已,創新的文創產品也讓他們愛不釋手,非遺技藝在年輕手掌中續寫新章。
“我來中國兩年了,第一次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前在越南就了解過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今天在這些豐富且有趣的活動中,才真正感受到立夏節氣背后的民俗魅力!”來自越南的重慶郵電大學留學生李凰映說,一番體驗和了解民俗活動,讓她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動主辦方項目負責人表示,豐富的活動內容,讓留學生和當地青少年一起沉浸式體驗了中國傳統節氣文化,既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也增加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更拓寬了中外青少年的交流形式。
?上游新聞記者 譚旭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