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街道:華強城市花園附近,作為景觀樹的銀海棗被當成了“掛物架”。
西鄉街道:固戍地鐵站F口外,一家清補涼店用桌椅占領汽車停車位。
大浪街道:龍觀西路一家酒店前面馬路上散落不少色情小卡片。
“攤販亂擺賣、垃圾亂丟棄、車輛亂停放、綠化帶被破壞……對于這些不文明現象,請南都記者繼續曝光。”近期,南方都市報推出的“圳街評測”欄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圳街評測”第三期走進寶安區西鄉街道、福海街道、光明區鳳凰街道、龍華區大浪街道,對市民關注的這些市容環境問題,進行現場測評。具體情況如何?有哪些優秀的作法,還存在哪些治理短板?
寶安區福海街道 盲道綠化帶成“停車場”,路面黏乎乎如同“包漿”
福海街道,擁有全球單體最大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全國首個“熊出沒”主題商場,近日,南都“圳街評測”團隊多次走訪這個城市生活版圖中的“流量新貴”,對市容市貌進行測評。
“圳街評測”團隊從華強廣場4號門出發,往右沿著塘尾東路一路走訪,發現人行道屢屢被違規占用。除了電動自行車隨意停放,一些收廢品者也直接在人行道上整理紙箱。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在電動車充電站旁,幾棵綠化樹被電線纏繞,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充電站內占滿“僵尸車”,后來者便在人行道搭起臨時充電點,因為充電線太長,便用樹干充當“電線支架”。“這些長期裸露在外的電線極有可能出現老化或破損”,家住附近小區的王先生擔憂存在漏電等隱患。
這些被迫“兼職”的綠化樹并非孤例,記者在華強城市花園附近走訪時發現,一排排銀海棗枯黃萎靡,樹干表面呈奇異鱗片狀紋理,作為景觀樹的銀海棗還被附近的商家和清潔工當成了“掛物架”。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被就地取材掛在樹干的鱗片上,“一副病懨懨的樣子,還被當成掛勾,真是‘樹堅強’。”一位路人調侃道。記者就此咨詢了林業專家。專家表示,僅從圖片難以判斷樹木是否生病,但不及時修剪枯葉,容易引發安全隱患。
而在華強廣場1號門外,鳳塘大道的非機動車道儼然成了“停車場”。盲道被共享單車、電動車“霸占”,僅留出供一輛車和一人通行的狹窄通道,記者走在人行道上,不斷有電動車“嗶”一聲后從身旁風馳電掣而過。行至寶安華強城公交站附近,人車搶道的混亂場景繼續上演,“騎士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與車流中變向、游走、加速、急停。添堵的還有無秩序的流動攤販,他們直接把攤位設在馬路邊,“做生意不容易,但擠占通道就過分了!”附近市民苦不堪言。
當暮色降臨,另一種形態的擁堵開始了。“油柑汁酸酸甜甜,還減肥……”在橋南新區育才路附近,流動攤販隨意將小攤停靠在機動車道上,人行道上灑落著吸管包裝、食品包裝袋、傳單等,不遠處擺放的垃圾桶淪為擺設。“走在路上黏黏的,感覺‘包漿’了。”
記者乘車前往會展中心的20分鐘車程,發現鳳塘大道沿途路面,賣吃食的流動攤販意占道經營,小攤旁散落著包裝袋。同行的網約車司機也忍不住皺眉:“這里人流量不大,但管理漏洞明顯。”在等紅綠燈時,記者看到離會展中心最近的十字路口,一個幾乎只剩骨架的遮陽棚引人注目,看不出底色的破損棚布眼看就要被大風刮走。當抵達會展中心12號門外,記者注意到,盡管草坪上立著“禁止停放電動車和自行車”的告示牌,但仍有共享單車任性停靠,等待被施工的石磚被隨意堆放在人行道上。
午后的陽光斜照在展城路的柏油路面上,“一步一垃圾”的現象尤為刺眼:部分垃圾由于體積過大,甚至直接堆在垃圾桶旁;奶茶杯、塑料碗、筷子等被隨意丟棄路邊。此外,附近電線桿、樹干上,還粘貼或懸掛著招工廣告,一些樹下的雜草并未被清理,稀疏的花壇里散落著煙頭。走訪當天,會展中心人流量并不多,但是當記者行至沙福路,發現人行道上擺出大量小吃攤,儼然形成“美食一條街”,洗刷工具直接放在路旁,甚至有小攤放音響攬客,經過的市民趕緊加快腳步快速通過。
寶安區西鄉街道 商鋪外擺“越界”,路面淪為“集市”
離福海街道20公里的西鄉街道,是深圳人口最多、社區最多、城中村最多的特大型街道,也是無數深漂青年的“第一站”。一場大雨后,“圳街評測”團隊沿著西鄉河畔的碧道探訪,落葉和垃圾被雨水浸泡后貼著地面,身著橙色工服的環衛工人仍在彎腰清掃落葉,不遠處就是熱門商圈大仟里,雖然天氣不給力,但依然人流如織,記者在坪洲地鐵站附近看到,提醒“車輛放到指定區域”的藍色告示牌醒目,共享單車整齊排列,附近還有志愿者在一旁引導。但在午高峰時段,部分外賣騎手為趕時效隨意停放,致使本可雙向通行的車道嚴重縮窄。外賣騎手小李無奈嘆道:“接單取餐時間本來就緊張,只能隨便停了。”
如果要為深圳地鐵站口擁堵情況劃分等級,固戍站堪稱“王者”。該站輻射區域覆蓋近30萬人口,盡管地鐵是出行首選,但居住區與站點間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空白,催生大量的電動自行車接駁需求,站口外成為電動車違停“重災區”,記者實地探訪這個地鐵站發現,該站口規劃出一片空地作為電動車車位,還增設隔離欄桿將車流人潮分隔,廣播循環播放著“禁止停放電動自行車,禁止乘坐非法非機動車”的提示,秩序相對較好。路過的市民告訴記者,改造有一段時間了,希望車主素質也跟上。
對于城市文明來說,合理有序的經營行為是基本要求,然而隨著人口增多、商業繁榮,亂擺賣成了另一個頑疾。在固戍地鐵站F口外200米處,一家清補涼店用折疊桌椅“霸道”占領小汽車停車位;固戍二路某超市更將冷凍柜“橫亙”在人行道與機動車道交界處,店員切水果時汁水飛濺,路人經過需側身躲避。下圍園新村巷道內,黃線劃定的非機動車道已被桌椅、小攤蠶食,本還寬敞的路面淪為“露天集市”。某餐飲店老板直言:“擺出來生意好做,城管來了收進去就是。”
隨著極端天氣的增多,市民對危樹枯枝問題越發關注。走訪中,記者發現幾組專業人員正開展危樹修剪行動,一旁的園林作業車輛堆滿了剛修剪下的殘枝落葉。市容環境衛生關系到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也是城市管理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記者實地走訪了人流量較大的間頭新村、下圍園新村、固戍社區、鹽田社區、樂群社區等區域,發現多個路段衛生狀況良好。正在清掃的環衛工李叔介紹,樹葉飄落頻繁,給環衛工作帶來不少壓力。即便環衛工已盡力清掃,但仍有個別垃圾未被及時清理。
光明區鳳凰街道 電動自行車亂停,休閑綠地“遭殃”
鳳凰街道位于光明區東南部,正致力建設“科匯新城 大美鳳凰”。地鐵6號線從鳳凰街道穿城而過,長圳站位于科裕路和光僑路交叉口北側,周邊分布著多個住宅區和產業園區,出行需求旺盛,人流量大,地鐵站周邊的交通、環境治理也備受關注。
5月12日下午,記者走訪時看到,長圳地鐵站口、科裕路路邊設有很大的非機動車臨時停放區,可見多處“請按位規范停放車輛”的提醒,該處區域密密麻麻停放著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有護欄隔出供行人進出地鐵口的位置。因為有短途接駁的需求,地鐵口可見一群電動自行車司機在拉客。由于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數量實在太多,一些車輛便停放至光僑路北側路邊。光僑路北側、“N次方公園”商業綜合體外的一片休閑綠地空間,也成為了一些人的停車區,車輛在該片休閑綠地中隨意停放,現場可見多輛車“臥倒”在草地上,而車輛進出位置的綠草已被磨沒,只剩下裸露的黃土。
“又是地鐵口,又是商場外,車輛這樣亂停放在草地上,有點不堪入目。”一位過往的行人表示,像亂停放到草地上的行為,影響市容環境,需要整治。長圳地鐵站口的電動自行車太多了,很難找到地方停,相關部門采取了一些規范措施,但沒有解決問題,希望再想想辦法。
隨著夏季的到來,流動攤販問題更加凸顯。作為深圳的“網紅”保障性住房項目,鳳凰英薈城居住人口多,周邊數個路口可見流動攤販的身影,一些炒、烤類的攤位存在油煙問題。5月12日晚,冠元路附近就散落著烤雞攤、烤肉攤、烤面筋攤、西瓜攤、冰粉攤等各式流動攤位,記者走訪時恰好碰到身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勸導攤販收攤,但攤販只是轉移到不同路口繼續擺。“有人買就有人賣,就希望這些流動攤販能把環境衛生搞好點,擺攤的位置能靠邊點。”一位住戶表示。
流動攤販的現象同樣存在于松白路、同觀大道等地方。5月12日22時許,在鳳凰街道松白路與東明大道交會處,4家售賣衣服、鞋子的流動攤販將貨品擺放在人行道上,由于衣服是用架子一件件展開掛著,幾個攤位就占據了較長的位置。該道路交會處還有一攤販利用小貨車擺攤賣西瓜,擴音喇叭持續發出“西瓜西瓜,包甜包甜”的叫賣聲,聲音急促而響亮。“夜晚這聲音太刺耳了,擺攤也要考慮影響,搞得跟鄉鎮似的。”一位過往的行人表示。
在路面環境衛生方面,記者在鳳凰街道的多條道路走訪時,未見明顯的“衛生黑點”,但不時可以看到路邊零星散落的食品包裝袋、塑料袋、紙屑、飲料瓶等,尤其在一些商鋪門口和流動攤位附近。不少公交車站臺可以看到放置有垃圾桶,但一般路面的垃圾桶少,有行人將垃圾隨意丟棄在地上。
在綠化環境方面,鳳凰街道光僑路、東長路等交通干道綠化優美,綠化養護情況較好。
龍華區大浪街道 廢棄貨柜盤踞停車場,地面散落涉黃小卡片
5月8日下午2時30分許,記者來到位于龍華區大浪街道辦事處不遠處的華旺路調查,整體環境還算干凈整治,但仍有局部地區差強人意。華旺路兩邊商鋪林立,商業繁榮。正值下過大雨,華旺路100多號前面的人行通道及公共用地衛生不甚理想。有一處凹槽處有積水,路面積滿黑泥,里面是塑料袋、紙張等垃圾。還有一處綠化帶的角落里灑著別人吃過的面條和筷子等垃圾,看著著實有點令人惡心。此外,這一帶綠化帶也打理的問題了不少,比如一家口腔門診部前面的綠化帶里部分地方裸露著黃土,一些植物已經枯萎,里面也扔有一些垃圾。
走進華旺路里面的社區道路,整體環境衛生不錯,電動自行車等擺放有序,大部分道路干凈整治,但仍有局部地區衛生不佳。比如,在一處沒有啟用的停車場里,停放著一臺廢棄的移動式貨柜,旁邊扔有舊拖鞋、塑料袋、礦泉水瓶等垃圾,顯然此處清潔衛生不到位。其他部分內部道路路面則有一些一次性紙杯等垃圾,還有一處垃圾車裝滿垃圾未及時清運,不僅影響環境,散發的氣味也難聞。
隨后,記者來到大浪街道的華明路,此處道路兩側綠化帶較為干凈,植物也打理得比較有生機,雖有一些裸露的黃土,但相比華旺路確實要好一些。商鋪前面的人行通道及公共間沒有亂扔垃圾的現象。
走進華明路內里的社區道路,整體干凈整治,電動自行車等擺放有序,但部分角落衛生仍然不甚理想。比如在一處角落的垃圾車,里面的垃圾堆放較多,蓋都蓋不住。在另一處角落則堆放著廢棄的紙箱、塑料袋等沒有及時處理,看上去極為不美觀。
記者在華明路、華旺路調查過程中,暫時沒有發現亂擺賣擾民的問題。但亂擺賣的問題在大浪街道元芬地鐵站口就比較嚴重。5月13日晚上7時許,記者來到元芬地鐵站口,正值下班高峰期,在地鐵A、B、D1口均有亂擺賣的現象,以D1出口最為嚴重,拌面、烤冷面、水果攤等擺攤較多,而且幾乎擺到大馬路上來了,加上各式電動自行車、三輪處,顯得交通有點混亂。在元芬地鐵站B出口也有三四處擺攤,有水果、糕點、鹵味等各種類型的小吃。一些市民走出地鐵口會買一些水果及鹵味、小面之類的小吃先填飽肚子。目前來看,亂擺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地鐵口,其他地方比較少。
經過前段時間媒體集中報道電動自行車亂停放問題,元芬地鐵站出口附近的電動自行車擺放有序了很多,但仍存在路面衛生不干凈的現象,隨處可以看到塑料袋、紙張、煙盒等垃圾。
記者隨后來到龍觀西路調查,發現路面也是各式垃圾比較多,在一家酒店前面的馬路上,還可以看到不少亂扔的色情小卡片。
“圳街評測”街道治理評分體系
為系統呈現深圳街道治理成效,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即日起推出評分機制。由“圳街評測”團隊根據走訪及調查結果評分。以100分為基準(60分合格),根據每期不同的評測主題,設立與主題相關的指標。本期具體評測維度及各街道評分如下:
本期評測維度
25分 道路潔凈度
社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無陳年垃圾堆積,公共區域每日定時清運,垃圾桶無滿溢臟污且間距合理
25分 停車秩序
共享單車、電動車在劃線區內規范停放,無充電飛線跨街、車輛侵占盲道現象
25分 市容管控
校園、地鐵口周邊無流動攤販油煙擾民問題,商鋪沒有超門線經營及露天燒烤等
25分 綠化管養
行道樹無枯枝懸掛風險,綠化帶黃土裸露面積≤5%,花壇無煙頭雜物沉積
圳在評
精細化管理成效初顯 煙火氣與秩序待平衡
深圳,在城建水平上堪稱“天花板”,隨手一拍就是顏值大片,是很多深圳人的驕傲。干凈、整潔、有秩序,是大家對這座城市的共同印象。
但在整體形象之下,南都“圳街評測”也發現,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的光鮮中,更蘊藏于街頭巷尾的細節里。
煙火氣與治理術的碰撞從未停歇。隨著夏季的到來,街頭的燒烤攤點逐漸熱鬧起來,這片熱火朝天背后,是市民群眾對于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的強烈抱怨。他們認為,無序占道的攤販與雜亂無章的夜市環境,不僅損害了城市形象,還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市容整潔固然重要,讓市民有生計可謀,同樣是城市文明的應有之義。當市民投訴與攤主生計形成對峙,城市管理者面對的不僅是市容整治的KPI考核,更是民生溫度的現實考題。如何讓煙火氣更“凈”一步,“堵”的力度背后,“疏”的智慧更顯關鍵。
治理,始終在破題與立標間循環。在前幾期“街測評測”中被市民屢屢詬病的電動車亂停放問題,在新一期測評中依然存在,治理亂擺賣和非機動車違停的邏輯其實是相通的,深圳需要的不是對“嚴管”或“放開”的非此即彼選擇,而是一場精細的制度重構。
城市文明建設沒有捷徑可走,它需要每個治理主體都拿出直面矛盾的勇氣、系統治理的智慧,更需要制度設計能平衡好剛性與彈性、秩序與活力、效率與公平。當治理者真正學會用繡花功夫編織城市經緯,用共情能力化解利益沖突,用制度創新破解歷史積弊,深圳,才能實現從面子到里子的全面升級。
采寫/攝影:“圳街評測”報道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