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深圳網友分享在綠化帶撿龜背竹的經歷。九派新聞檢索發現,一位綠植博主于5月12日發布了一篇在深圳撿龜背竹的帖子,內容稱“下班偶遇環衛大哥清理路邊龜背,要了一棵,立馬省下小1000元……深圳花友有要的趕緊去自己挑”。
上述行為引發質疑。有人稱,擅自采挖綠地內的龜背竹等綠植,已涉嫌違反相關條例中關于“禁止破壞城市綠化及其設施的規定”。還有人貼出舉報該網友后收到的警情受理短信。目前,再次搜索該帖已無法顯示。
5月13日,九派新聞聯系南山區園林綠化管理所,一工作人員描述了事情的大致經過,“12日下午綠化工人作業時,路過的一位市民想要一棵龜背竹,可能是工人覺得反正也多,就送給該市民一棵。不久,市民將事情發到了網上,導致很多人都過去。后來,通過社交平臺聯系到該市民,市民公開發文澄清。”
14日,該部門工作人員進一步回應,此次植物損失的費用,由養護公司承擔。
13日晚,九派新聞聯系上一位發帖稱在深圳撿到龜背竹的市民都女士(化姓)。其介紹,此前看到社交平臺有消息稱,因綠化帶清理可以撿龜背竹,于是13日上午10點左右前往現場,陸續遇到五六位同去撿的市民。
到達后,都女士看到地上有幾棵被挖出來的龜背竹。他們被相關負責人告知,還沒有得到繼續清理(綠化帶)的通知,因此挖出來的龜背竹又要種回去。都女士便在植物花友群發消息告訴群友,已經沒有待清理的植物,不要再來撿。
她回憶,當時該負責人稱,不允許挖(已經種上、正在生長的龜背竹),但那些即將被運上垃圾車的葉子和殘根,可以撿拾。于是,她撿了兩片葉子回家。對于那些質疑她行為犯法的聲音,她在評論區回復,“在場綠化負責人許可可以撿的”。
一向喜歡綠植的都女士,并非第一次撿拾植物。她此前還在公園撿過“被清理不要的繡球”。她稱,其附近一個公園曾經種植許多繡球,突然全都拔了,“不撿回去,直接上垃圾車很心痛”,于是,她跟著其他鄰居也撿了一棵。
關注到近日龜背竹一事引發的爭議,在深圳生活25年的都女士稱,每年深圳在綠化方面支出不菲,如果將種植過的植物直接清理掉,“挺浪費的”。
“有些樹枝可以插簽,有些殘根可以繼續種植。專業園林公司可能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事,但喜歡植物的人,愿意把植物養活、養好。所以是否能考慮,不要直接上垃圾車,可以組織一些植物領養的活動。”都女士稱,其準備向市政府提建議,關于深圳綠化的更新,能否納入一種循環計劃。
九派新聞注意到,上述綠植博主在其創建的一個群聊內設置了群內購商品。該商品名為“巨大龜背竹(1.8米高)”,標示的原價99元(群內購價88.88元),發貨地為廣東深圳(包郵)。截至發稿前,該商品仍在群內可見,并顯示“16位群友已買。”
此舉被質疑公開“倒賣”綠化帶植物。5月13日,該博主向九派新聞表示,“(這些是)歪曲事實,(我)接受所有舉報,證據拿出來就好”。
對此,南山區園林綠化管理所工作人員回應,關于倒賣,已經讓養護單位搜羅證據,并報警。如曾到這里拿走植物的市民愿將植物還回來,這些植物會被拿到稀疏的地方進行補植,這些植物原本應該拿到其他地區進行二次利用,不會直接丟掉。
關于網上流傳著“(環衛工人)好像被開除了”的言論,工作人員稱,此說法是謠言,“我們只是對工人進行了教育,并沒有開除”。
至于處理結果,上述工作人員5月13日告訴記者,“目前的處理方案是讓工人兜底,工人自己出錢把這些植物補回去,大概20多棵。”
次日,九派新聞再次向其確認,其稱,此次植物損失的費用,由養護公司承擔。
針對此事或涉及的有關法律問題,九派新聞采訪了北京德恒(西安高新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執業律師高竟原,其擅長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領域。
了解相關情況后,高竟原表示,此事肯定涉及違法違規問題。清潔工(此指綠化工人)主要負責城市的清潔管理,綠化帶上的景觀植物屬于市政園林管理,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設施,私人無權采摘。“看到路邊的景觀好,就直接搬回家,是對公共設施的一種破壞或者侵權。”
九派新聞查詢發現,《深圳經濟特區綠化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禁止擅自遷移或者砍伐樹木。如出于城市建設的需要,或修剪無法改變樹木對人身、居住、交通或者市政設施等安全產生的威脅,確需遷移樹木的,應當向綠化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經批準后遷移。根據該條例,違反上述規定,未經批準擅自遷移樹木的,由綠化主管部門按照每株五千元的標準處以罰款;未經批準擅自砍伐樹木的,按照每株一萬元的標準處以罰款。
高竟原補充,除城市市政管理規定外,從民法典而言,公共設施由市政園林部門主管,如果被侵占,其實也是侵害了主管部門的權利。市政園林管理部門有權利向侵權人請求返還并恢復原狀,或者走法律途徑,提出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
“植被被摘下來之后,已經造成了破壞,只能從經濟上進行賠償,此外還有行政處罰與訓誡,提醒不能做出此類行為。如果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管理秩序,可能涉及治安行政處罰。”其指出。
針對此事,高竟原建議,第一,可以對清潔工做出告知警示,龜背竹屬于市政公用財產,其無權私自送人;第二,對于首發傳播者,市政園林部門可要求,其將網上各平臺賬號發布的違法違規視頻下架,并通過法律途徑對其作出處罰。
“如果確實存在刻意傳播信息導致許多人過去采摘的情況,造成的損失可能由他來承擔。園林管理部門可根據采購名錄,通過訴訟手段解決。”高竟原表示,有關方還要意識到,如果日后再發生類似行為,應加強處理。在市政建設過程中,除園林管理部門外,其他人員如交通警察、環衛工人、巡邏的民警等,如發現類似事情,嚴厲禁止,再發現可就地處罰。
他提醒,關于現有法律及相關管理規定,要做好公開宣傳,使市民了解違法的后果,引導市民守法、愛護城市環境,引導群眾提升自身道德意識,后期也要加強對相關區域的管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