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人間四月天 其一
漁舟影破杏花灣,野渡苔侵嚴子灘。
欲剪富春千尺練,白鷗銜走一篙閑。
“漁舟影破杏花灣,野渡苔侵嚴子灘”:此聯開篇便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皾O舟影破”,將漁舟在水中的倒影打破,一個 “破” 字,生動地寫出了漁舟前行時的動態感,使畫面富有生機。而 “杏花灣” 點明了地點,同時杏花盛開,給畫面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讓人仿佛看到了一片粉色的花海圍繞著灣邊。
“野渡苔侵” 描繪了野外渡口的景象,青苔已經逐漸侵蝕了渡口,說明這個渡口可能較少有人往來,給人一種幽靜、荒蕪的感覺?!皣雷訛?則借用了東漢嚴子陵隱居垂釣的典故,增添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蘊,暗示此地有著寧靜淡泊的氛圍。
欲剪富春千尺練,白鷗銜走一篙閑”:“欲剪富春千尺練”,作者將富春江的江水比作千尺白色的綢緞,想象著想要剪下這如練的江水,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江水的清澈、平靜和綿長,同時 “欲剪” 二字也表現出作者對眼前美景的喜愛和想要將其留住的心情。
“白鷗銜走一篙閑” 是全詩的妙筆,白鷗仿佛懂得人的心思,銜走了一篙的閑適,將無形的閑適具象化,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悠然自得的氛圍。“銜走” 一詞用得極為巧妙,賦予了白鷗人的行為和情感,使整個畫面更加靈動有趣。
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致觀察和生動描繪,營造出了一種寧靜、閑適、悠遠的意境。詩中既有漁舟、杏花、白鷗等具體的景物,又有 “影破”“苔侵”“銜走” 等動態的描寫,使畫面動靜相生,富有感染力。同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典故,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
七絕 人間四月天 其二
煙絮扶風過短檐,一春行色到眉尖。
桃花已作浮漚散,剩有垂楊綠蘸簾。
“煙絮扶風過短檐,一春行色到眉尖”:此聯從視覺和感覺兩個角度入手,為讀者呈現出一幅暮春的景象?!盁熜醴鲲L”,描繪了如煙如絮的柳絮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飄動的畫面,一個 “扶” 字,賦予了風以人的情感和動作,仿佛風在溫柔地扶持著柳絮,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和詩意?!斑^短檐” 則點明了柳絮飄動的位置,它越過了低矮的屋檐,讓讀者的視線從遠處的天空聚焦到了近處的房屋,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春行色到眉尖”,將春天的景色與人物的情感聯系起來。春天即將過去,詩人心中似乎也涌起了一絲淡淡的惆悵,這種惆悵之情仿佛化作了春天的景色,縈繞在眉間?!靶猩?二字,既寫出了春天景色的變化,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而 “到眉尖” 則將這種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緒。
“桃花已作浮漚散,剩有垂楊綠蘸簾”:此聯進一步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色變化。“桃花已作浮漚散”,桃花已經像水面上的泡沫一樣紛紛散落,“浮漚” 一詞,形象地寫出了桃花飄落時的輕盈和脆弱,讓人聯想到美好的事物如同泡沫般易逝,增添了一絲傷感的氛圍。
“剩有垂楊綠蘸簾”,只剩下垂楊的綠色倒映在窗簾上,“蘸” 字用得極為巧妙,將垂楊的綠色擬人化,仿佛它在有意地將自己的綠色蘸到窗簾上,給人一種生動、鮮活的感覺。同時,“剩有” 二字也與上句的 “已作”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桃花凋零后,只剩下垂楊的綠色依然存在,暗示了生命的更迭和時光的流轉。
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作者通過對煙絮、桃花、垂楊等景物的細膩描繪,以及對 “扶”“蘸” 等動詞的巧妙運用,生動地展現了人間四月天暮春時節的景色特點和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詩中既有對春天美好景色的留戀,又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意境深遠,韻味悠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