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2年5月15日,由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青島起航,首次進行人民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這次環球航行創造了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出訪時間最長、航程最遠、航經海域最廣、訪問國家最多等紀錄。這背后,離不開潘鏡芙的卓越貢獻。
潘鏡芙,我國著名的船舶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畢生致力于我國水面艦艇的設計和研究,主持了我國最早的兩代四型導彈驅逐艦的研發、設計、建造工作,見證了新中國海軍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輝煌歷程。
1995年,潘鏡芙在江南造船廠
來源 |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
從1971年,我國第一艘國產導彈驅逐艦濟南艦正式服役,到2017年,首艘國產萬噸級驅逐艦在江南造船廠成功下水,新中國的水面艦艇經歷了從黃水駛向深藍的偉大航程。這一段艱難又輝煌的發展歷程,潘鏡芙是重要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這一生,他傾注所有心血在驅逐艦設計上,讓國產驅逐艦實現零的突破。
參與第一代導彈驅逐艦設計
1962年,我國開始自行研制第一艘65型火炮護衛艦,潘鏡芙主持電氣部分設計。
1952年,潘鏡芙從浙江大學畢業
來源 |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
在當時的背景下,國內艦艇普遍采用直流電系統,而岸上則使用交流電。這種差異給艦艇靠岸補給帶來了諸多不便,每次靠岸時,都需要連接岸電,并使用專門的設備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才能用于艦艇照明。一旦接錯,電氣設備就會因電壓不匹配而損壞,輕則導致設備故障,重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面對這一挑戰,潘鏡芙憑借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遠見卓識,提出采用交流電系統的創新方案。盡管這一提議在當時引發了諸多質疑,但潘鏡芙頂住了壓力,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交流電系統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更低的成本,并且岸電接入更為便捷。
最終,潘鏡芙成功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為65型火炮護衛艦的順利建造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日后在導彈驅逐艦電氣系統設計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此,我國的所有水面船舶和艦艇開始全面采用交流電系統,開啟了新篇章。
1966年,潘鏡芙主持我國第一代051型導彈驅逐艦的總體設計。在此之前,我國建造的水面艦艇都是單一武器平臺。以火炮為例,沒有指揮儀和炮瞄雷達,沒有形成體系,戰斗力較為薄弱。為艦艇加裝導彈,意味著船體需要拉長,排水量增大。如何在保持航速的同時提升作戰能力,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潘鏡芙在蘇聯提供的圖紙中也沒有找到可借鑒的設計經驗。
正當潘鏡芙一籌莫展之際,錢學森的一席話點醒了他。錢學森指出:“軍艦是一個大系統,導彈只是艦上的一個分系統,把導彈系統裝到艦上,要把它安排好,使它發揮最大的作用?!边@種“系統理念”讓潘鏡芙茅塞頓開。
他運用“系統理念”,首次在051型驅逐艦上實現了艦上導彈的安裝,將導彈、艦炮和反潛武器從單一裝備整合為武器系統,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也拉開了中國海軍艦船系統工程設計的序幕。
隨后,潘鏡芙親自登艦參與為期兩年的擴大試驗,并率領團隊攻克了遠洋航行補給難題,成功設計出051Z型“合肥號”指揮艦,為1980年海軍編隊的遠航以及后續的遠洋出訪、科考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主持第二代新型導彈驅逐艦設計
20世紀80年代,面對第一代051型驅逐艦已落后國際主流的現實,潘鏡芙再次領軍出征,擔任總設計師,研制第二代新型導彈驅逐艦。
當時,國外先進的導彈驅逐艦采用的是燃氣輪機,而我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采用的是蒸汽動力,導致軍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都受到很大影響。潘鏡芙下定決心改革,最終讓國產驅逐艦首次擁有了媲美西方艦艇的“心臟”。
更大的挑戰來自信息化變革,國產第二代導彈驅逐艦配備了大量的電子設備和天線。在艦艇首次調試時,潘鏡芙就發現,電子設備密集引發的電磁干擾如同無形幽靈,讓軍艦雷達和衛星通信之間產生沖突,嚴重影響了各自性能的發揮。
為此,潘鏡芙迅速組建了一支攻關小組,對導致抗干擾效果不理想的各種潛在因素進行全面梳理。經過仔細檢查,問題根源被鎖定在火箭式反潛深彈系統的自動化改裝過程中。由于時間緊迫,設備間的兼容性被忽視。隨后,團隊對該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改進了布線方案,并替換為性能更可靠的通信元器件,最終成功解決了火箭式反潛深彈系統“失聯”的難題。就這樣,由潘鏡芙主持設計的中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艦和青島艦分別于1994年和1996年交付海軍使用。
一生投身海軍裝備事業
“我育有三名子女,兒子伏波,女兒麗達,而軍艦就如同我的幼子一般?!?看著自己親手設計的戰艦劈波斬浪,駛向深藍,潘鏡芙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
潘鏡芙與兒女合影
來源 |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
哈爾濱艦和青島艦的相繼誕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技術鴻溝,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造船、冶金、武器、電子、機電等多個領域的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同時,這兩艘艦艇實現了柴燃聯合動力裝置、大功率燃氣輪機以及國產柴油機的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1995年,哈爾濱艦先后對朝鮮和俄羅斯進行友好訪問,1997年又作為中國海軍編隊的主力艦艇,訪問了美國、墨西哥、秘魯和智利,實現了中國軍艦首次環太平洋航行。2002年,青島艦歷經4個多月的遠航,橫渡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完成了中國海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首次環球航行。
航行中的青島艦
來源 | 中國軍網
近半個世紀以來,潘鏡芙與戰艦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艦艇設計生涯中,他始終將人文關懷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中。早期的蘇式艦艇設計往往存在居住空間狹小、通道狹窄、甲板層高較低、艙內空氣流通不暢等問題,加之機器噪音和高溫的影響,艦員舒適度大打折扣。潘鏡芙決心改變這一現狀,致力于為那些以艦為家的戰士們打造一個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
在潘鏡芙的主持下,新型導彈驅逐艦的設計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每一層艙室都配備了兩個循環式自動電茶爐,每個艙室都設有真空處理廁所,房間明亮整潔,全封閉的空調系統確保了冬暖夏涼。此外,艦上還設有健身房、學習室、電視室等現代化生活設施,極大地提升了官兵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工作中的潘鏡芙
來源 |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
“投身海軍裝備事業一生,我最牽掛的還是海軍官兵們。只有官兵在艦上生活得舒心,才能更好地提高訓練質量?!?這句話飽含了潘老對我國海軍的殷切關懷和深情厚誼。
幾十年的辛勤耕耘,潘鏡芙如同一位慈父,見證了國產軍艦一次次駛向遠方:首次遠航出訪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青島艦橫跨三大洋,完成環球壯舉;武漢艦和??谂灤┰接《妊?,遠赴亞丁灣執行任務……中國海軍,正如同潘鏡芙所期盼的那樣,不斷駛向更廣闊的深藍。
參考文獻:
[1]潘鏡芙:逐夢深藍[N].中國科學報,2018-05-08.
[2]為中國軍艦喝彩——訪軍艦設計專家潘鏡芙院士[J].中國船檢,2015-03-22.
[3]“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潘鏡芙院士:四十余年嘔心瀝血鑄造大國戰艦[N].解放軍報,2018-02-23.
[4]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潘鏡芙傳[M].人民出版社,2014.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