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堪稱豪賭,它充分展現了陳毅等將領的果敢與智慧。
1947 年,蔣介石在全面進攻失敗后,轉而集中兵力對山東與陜北解放區發起猛烈進攻。在山東戰場上,國民黨派出 24 個整編師及三個機動兵團,由顧祝同指揮向北推進。顧祝同吸取此前教訓,采用密集靠攏、滾筒作戰的方法,每次行動安排兩三個整編師一起行動,這給華野殲敵帶來極大麻煩。此時,國軍總兵力 45 萬人,而華野僅 28 萬人,相差 17 萬人之多。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華野殲敵困難重重。
為打破顧祝同的鐵桶陣,粟裕決定誘敵深入。華野主動讓出魯南解放區,一路向北撤退。顧祝同見華野連解放區都放棄,認為其已無力對抗,便命令三個兵團追趕。在國軍北進追擊過程中,湯恩伯部第一兵團的整編 74 師行動最為迅速,與左右兩翼部隊拉開近 10 公里距離。粟裕果斷決定集中兵力殲滅 74 師。
整編 74 師自解放戰爭爆發后一直由張靈甫帶領,在江蘇及山東等地與華野多次交手,憑借先進武器裝備,幾乎每場戰役都取勝。華野虎將王必成在張靈甫手上吃過敗仗,漣水戰役中,10 縱司令員謝祥軍也不幸身亡。因此,攻打整編 74 師無需軍前動員,戰士們早已摩拳擦掌。
然而,全殲整編 74 師并非易事。作為國軍五大主力之首,74 師武器裝備全是美式,總兵力 3 萬左右,其中很多士兵是抗日老兵,戰斗素養極高。以往我軍都是先打敵人弱兵,此次卻要先打最強的 74 師,無疑是冒險之舉。但華野為一舉殲敵,下了血本。擔任主攻任務的是第 1、第 4、第 6、第 8、第 9 縱隊以及特種兵縱隊,擔任阻援任務的是第 2、第 3、第 7 和第 10 縱隊。
當時,74 師外圍還有黃百韜的整編 25 師以及李天霞的整編 83 師,總兵力 40 萬左右,距離孟良崮僅一天路程。若華野不能在短時間內拿下 74 師,很可能陷入敵人反包圍,孟良崮戰役確實是華野歷史上最孤注一擲的豪賭。
好在孟良崮地勢崎嶇,74 師重炮無法運上山,削減了其火力,且山上缺少水源,水冷重機槍也無法使用。粟裕與陳毅唯一擔心的是負責阻援的四個縱隊能否抵擋住外圍國軍。戰役開打后,負責把守天馬陣地的一縱差點被黃百韜突破,危急時刻,四縱中的一個營路過此地,將黃百韜擋在外面。
最后,經過三天苦戰,華野成功將整編 74 師全部殲滅。該師被殲滅后,外圍數十萬國軍一哄而散,國軍對山東的進攻計劃就此破滅。
回顧歷史,破釜沉舟的戰役并非只有孟良崮之戰。在秦末,項羽率領楚軍救援趙國,渡過漳水后,下令破釜沉舟,只帶三日口糧,以示決一死戰的決心。最終,楚軍士氣大振,以少勝多,擊敗秦軍。陳毅等將領在孟良崮戰役中的決策,與項羽破釜沉舟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果斷出擊,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了華野將士的士氣,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強大戰斗力和堅定信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