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巴拉巴拉吧,《水生生物學報》,杭州農業與科技,《河北漁業》。
河南一河道鯽魚大爆發
5月8日,IP地址為廣東的博主@巴拉巴拉吧發布了一則視頻,視頻的配文簡單且直抒胸臆:“好多好多魚!”需要提前說清楚的是,這個視頻并不是博主自己拍的,而是博主的一個姐姐在河南駐馬店拍攝的,博主在評論區有進行了解釋。
視頻拍攝的地方是某河道的臨水坡。臨水坡是一種水利設施,大家肯定都知道的,指的是指堤壩、護岸等工程中面向水體的一側斜坡,它是水工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承擔著抵御水流沖刷、波浪侵蝕、水位變化造成的影響。
這種設施對人類來說很好用,對魚類來說可能就是煩人的阻隔了。
視頻場景非常的夢幻,非常的攝人心魄!只見數不盡散著銀光的鯽魚在臨水坡上掙扎跳動,雖然體型都不大,但是看到它們就感覺已經喝到了奶白色的魚湯。這個臨水坡上長滿了植物,這些鯽魚就是因此找到支點才能沒被雨水沖走的。在這些植物的配合下,這個場景也有點像是一個很大的生態缸。
這個場景估計誰看了都會眼饞,反正我是真的非常眼饞,給我一把小凳子,我真的可以坐著看一天。
網友們很默契都以“做夢”為主題發表了評論,完全可以理解,這個畫面我想來想去,總是想用“夢幻”來形容。
更多的網友則是想方設法的想要知道地點,其實大部分人也是來玩梗一下,倒不是真的會到現場去。有個網友直接發了張跪下的表情包,態度一級棒。還有個網友說了一個我以前沒看過的新梗,怪夸張的,就下圖第二條。
對此,博主統一回復了,她表示大家不用問了,不是她不愿意分享地址,而是因為現在去已經不會有這樣的盛況了,她認為是天氣原因導致的。自己就是隨便一發,沒想到會吸引了12萬點贊,而且這個視頻其實是她姐姐在河南駐馬店拍的,不是博主IP所在的廣東。
不得不分享一下評論區唯一的文化人的回復,這位網友表示:“'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 '第一次這么形象的見到了。”
好了,正文結束,那么接下來就是經典的分析原因環節了。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首先很有可能就是繁殖需求了。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說三月鯽不要抓嗎?鯽魚的繁殖期不是3月份嗎?”其實很多動物的繁殖期都不是那么固定的,它們大部分都是根據環境的情況來定的,你看像鯽魚,鯽魚是春季產卵型魚類,通常在水溫穩定在14℃以上時開始繁殖,而各地的溫度都不同,因此具體時間就會因地域差異而不同。
南方地區升溫比較快,一般繁殖期在3月下旬至5月為主,有些地區甚至在2月底就開始了;北方地區一般在4月中旬到6月。
總之,水溫回升時,鯽魚就進入繁殖高峰期了。臨水坡的水流較為湍急,溶氧量會高于靜水區,這對魚卵的發育至關重要,因為充足的氧氣能加速胚胎代謝,提高孵化率。而且視頻中的臨水坡有很多植物,能給魚卵提供天然的附著點,避免被水流沖散。至于視頻是否真的是繁殖,這不好說,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性。
也有可能是臨水坡區域的食物資源比較豐富,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水流在陡坡處因地形突變產生紊流,上游沖刷下來的有機碎屑、昆蟲幼蟲和藻類在此處沉降,形成天然的大食堂。而鯽魚是非常不挑食的,各種能入嘴的,它們基本上都不會嫌棄,所以聚在這些區域集群攝食并不是沒有可能。
有時候溫度上升太快或者是大雨之后,環境的壓力就出現了,鯽魚為了應對這些情況,就會找一些“生存避難所”。如果是突然的升溫,可能會讓水中的溶氧量驟降,而陡坡我們上面說過了,這里的溶氧量會高于靜水區,所以鯽魚就來避難了。如果是突然大雨了,河道水量增加后,水流就會變得湍急,可能會讓鯽魚有點難以承受,它們就會前往流速較慢的區域,陡坡雖然比尋常的靜水區流速大,但是比大雨后的河道慢多了,因為上面有很多植物和硬質基巖能減速。
還有可能是水中出現了強悍的肉食性魚類,比如黑魚、鱖魚等等,為了躲避這些獵食者,鯽魚群就向著陡坡移動避險。
具體是啥原因,光看個視頻還真不好說,沒準跟這些原因都有點關系,不過只要不是有人在水里倒了什么怪東西,那應該都是正常的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