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賈魯河最近出了件稀奇事。有釣友釣上一種藍顏色的小魚,背上長著尖刺。
鰓蓋后面還有藍黑色斑塊,咬鉤特別狠,一條接一條地上。后來才知道,這魚叫太陽魚,是外來入侵物種。太陽魚最早是1960年日本天皇從美國帶回去的,想著讓大家嘗嘗鮮。
可日本漁業部門沒管住,扔進琵琶湖才兩年,湖里全是太陽魚。這魚繁殖能力太嚇人,一年能下六萬多顆卵,九成能活下來。本土魚的卵全被它偷吃,日本的鳑鲏魚差點被吃絕種。
鄭州釣友一開始覺得新鮮,太陽魚好釣不說,肉質還挺鮮美。
但四川的情況給大家提了個醒,河里全是指甲蓋大的太陽魚。
本土的黑魚苗都被吃得差不多了,當地漁政部門急壞了。
又是放鱖魚制衡,又是用網攔,還定期打撈魚卵,折騰得夠嗆。太陽魚跟別的外來魚不一樣,不怕冷也不怕熱,生存能力超強。冬天能在冰層下游動,北方有城市熱源的河道,成了它們的理想棲息地。
就說鄭州賈魯河,有城市熱源加持,說不定要成太陽魚的新家。以前羅非魚到北方冬天就扛不住,這太陽魚可沒這么嬌氣。
現在釣魚人心里挺矛盾,有人覺得太陽魚多了好,釣魚更過癮。可更多人擔心,照這么繁殖下去,本土的鯽魚、鯉魚遲早沒活路。
你看看日本,當年引進時哪想到,最后本土5種魚都被太陽魚搞滅絕了。太陽魚還有個狡猾的習性,雄魚負責孵卵,雌魚到處偷吃別的魚卵。
黑魚雖說護崽,可一窩兩百條幼魚,最后也就二十條能活下來,根本斗不過。目前鄭州的河里,太陽魚還在不停地繁殖,卻沒啥有效管控辦法。有人說,太陽魚刺少肉嫩,靠“吃貨力量”能不能解決問題?
你看廣東,人工養殖的太陽魚能賣到20多一斤,可野生的泛濫起來不一樣。
四川網友就發愁,現在河里全是小太陽魚,再不吃真要失控了。但也不能光靠吃,當年水葫蘆、福壽螺都是教訓,一開始沒重視,后來難收拾。
太陽魚的致命弱點是好吃,可咱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得防患于未然。萬一它們入侵長江這樣的重要水域,禁漁期十年足夠讓它們泛濫成災。
到時候本土漁業資源受多大影響,真是想都不敢想。你說現在該咋辦?
是鼓勵大家多釣多吃,還是趕緊出臺管控措施?鄭州的鯽魚鯉魚還能撐多久?
其他地方會不會也遭了太陽魚的殃?
這些問題都擺在眼前,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能說,對待外來入侵物種,咱們千萬不能大意。當初覺得沒啥的引進,說不定就會釀成大問題。
太陽魚的事兒給所有人提了個醒,生態平衡容不得半點馬虎。關注天氣變化,關注水域生態,其實跟咱們每個人都有關系。后續情況會怎么發展,咱們得持續留意。
希望相關部門能早點拿出辦法,別等泛濫了才后悔莫及。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情況以實際為準,大家有啥想法也可以留言說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