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物流系統規劃與建筑設計的交叉領域,設備載荷安全、消防規范適配、結構協同設計等問題始終是行業關注的焦點。近日,順力智能與鴻宇建筑舉行技術研討會,圍繞三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度探討,直擊行業痛點,為工廠自動化項目落地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
1、設備載荷計算——從 “數據混亂” 到 “精準提資”,筑牢結構安全底線
在工廠物流規劃中,AGV、堆垛機、貨架等設備的載荷提資常因計算標準不統一引發連鎖問題:要么因載荷估算過度導致建筑成本虛增,要么因忽略動載、地震載荷等因素埋下沉降開裂隱患。不同承建方的計算差異可達 1.55 倍,給業主決策和設計院溝通帶來極大困擾。
研討會以實際案例為切入點,分析了立體庫柱點載荷與均布載荷的計算邏輯。例如某項目中,因柱點集中載荷未合理分散,最終通過地面加墊梁解決承載問題;另一案例則通過混凝土強度、地基承載力等參數驗算,驗證了柱腳載荷設計的安全性。
2、消防規范適配——在 “安全紅線” 與 “效率需求” 間尋找最優解
消防規范與物流作業的沖突集中體現在分區規劃、噴淋系統、防火門設計等環節。不合理的消防分區可能切斷物流動線,導致自動化設備效率下降;立體倉庫層間噴淋的設置則可能直接減少貨架層數,影響空間利用率。此外,防火門類型選擇(如雙軌雙簾 vs 普通防火門)、消防通道預留標準等問題,也常因規范不統一引發爭議。
案例中,某倉庫因層間噴淋要求被迫減少一層貨架,最終通過優化噴淋方案與建筑吊頂設計實現空間節約;另一項目則因消防分區割裂動線,導致搬運設備繞行效率降低,凸顯了早期規劃中消防與物流協同的重要性。
研討方向:針對無人作業倉、高密存儲庫等場景,探索測噴、頂噴、層間噴淋的適配方案,平衡安全要求與空間效率;明確消防門選型標準及通道預留規范,形成可復制的設計導則,助力項目快速通過消防驗收。
3、建筑結構協同——從 “被動調整” 到 “主動適配”,降低施工沖突成本
在鋼結構廠房建設中,貨架布局與廠房立柱、風井、電井等結構件的干涉問題頻發。例如某項目因成品區貨架與建筑結構交叉,被迫重新調整庫區規劃,導致工期延誤與成本增加。電梯、配電房等輔房位置若在早期規劃中未與物流設備布局協同,也可能引發后期改造難題。
研討會提出 “結構優先級評估” 原則:明確哪些建筑構件(如承重柱、消防通道)不可變動,哪些(如非承重隔墻、管線井)可通過優化設計調整,同時量化改造代價,為項目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核心價值:通過建筑設計與物流設備布局的前置協同,避免施工階段的 “拆改返工”,實現空間利用率與設備運行效率的雙重提升。
以技術協同開啟智能工廠建設新范式
順力智能與鴻宇建筑的此次研討,不僅聚焦具體技術問題,更致力于構建 “設備 - 建筑 - 安全” 全流程協同的方法論。從載荷計算標準化到消防方案創新,再到結構設計前置適配,三大議題直擊工廠自動化項目的核心矛盾,為業主、設備承建方、建筑設計方搭建了高效溝通的橋梁。
關注順力智能,后續將持續分享研討會落地成果及行業前沿技術,助力智能工廠建設少走彎路,高效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