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過去這么多年,印巴也爆發了多次沖突,但是這么快就結束還是頭一次。這一次,印度是真的被打痛了,否則不會主動找到美國出面調停。
路透社報道稱,世界各國軍方都在研究“5.7印巴空戰”。這是中式戰機與歐洲最先進戰機的直接較量。英國《金融時報》連續多天進行追蹤報道,認為中式武器裝備在印巴沖突中嶄露頭角。這是中式武器與西方尖端武器的首次交鋒,西方國家均在急迫等待有關殲-10C戰機和霹靂15空空導彈的詳細作戰報告。
土耳其方面也在密切關注,并可能會以此為目標修改其國產“可汗”戰機的設計參數。根據土耳其收集到的數據顯示,殲-10C戰斗機能夠在190公里外就探測到印軍陣風戰斗機,殲-10C戰機掛載的霹靂15空空導彈至少在140公里開外就發射,并精準命中了目標。
按照巴基斯坦軍方的說法,在本輪印巴沖突中一共擊落了5架印度戰斗機,包含一架米格-29和一架蘇-30MKI和三架陣風戰斗機。印度方面對此一直沉默不語,但是巴基斯坦選擇公布空戰細節,讓印度顏面無存。
在大量印度戰機殘骸、印度戰機墜落精確坐標和巴基斯坦空軍監聽錄音面前,就連一直帶著有色眼鏡的西方媒體也不敢顛倒黑白。
巴基斯坦空軍方面公開了一段印度空軍陣風戰機作戰編隊的通話記錄,印度空軍作戰中心向代號為“哥斯拉4”的一架陣風戰機發出了一條指令,要求其幫忙呼叫代號為“哥斯拉3”的陣風戰機。
此時的印度空軍指揮中心已經與一架陣風戰機失去了聯系,而“哥斯拉4”陣風戰機接連呼叫了兩次并未得到任何回應。按照巴基斯坦空軍的說法,代號為“哥斯拉3”的陣風戰機已經被摧毀。
而“哥斯拉4”號陣風戰機飛行員看向座艙外時,才發現有一架陣風戰斗機已經被擊中冒著黑煙墜落。
只不過,印度空軍方面還未認識到問題嚴重性。因為在此之前,印度空軍對巴基斯坦一直具有很大的優勢,即便巴基斯坦引進了美制F-16戰斗機,也未能改善這樣的局面。
當印度損失了一架陣風戰斗機時,指揮中心還未發覺異常。此時的“哥斯拉4”號陣風戰機還在往巴基斯坦邊境地區飛行。這說明了一個問題,當巴基斯坦殲-10C戰機摧毀一架陣風戰斗機時,其余的印度戰機雷達上面并沒有探測到任何有關殲-10C戰機的信息。
所以印度戰機還瘋狂前往巴基斯坦邊界線,后來巴基斯坦空軍召開空軍發布會時也提到了這個細節。印度第一輪空襲巴基斯坦時,并未出動陣風戰斗機,而巴基斯坦空軍早已經嚴陣以待。當印度空軍第二輪空襲派出陣風戰斗機時,巴基斯坦才進行鎖定和打擊了目標。
這充分說明了,印度戰斗機被擊落并不是在空襲后返航的路上,而是起飛之后不久被殲-10C戰機發射霹靂15空空導彈正面擊落。而印度戰機這些雷達報警器居然沒有任何反應,這就是巴基斯坦引進中式裝備后獲得的體系化作戰模式帶來的好處。
殲-10C戰機雖然十分出色,但是在本輪印巴沖突中并非取勝的關鍵因素。巴基斯坦空軍依靠的體系化作戰,是由預警機、殲-10C戰機和霹靂15空空導彈組成的強強聯合,這才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打擊效果。
單論殲-10C戰斗機發揮的作用,在超視距空戰中它直接變成了一個發射平臺。巴基斯坦依靠從我國引進的ZDK-03預警機,可以覆蓋探測400公里目標,所以當印度戰機剛起飛時就被實時監控。
印度戰機根本無法進入能夠探測到殲-10C戰機的范圍就已經被鎖定,然后由霹靂15空空導彈完成致命打擊。巴基斯坦依靠全套中式體系化作戰模式,哪怕出動的是殲-7這樣的老舊戰機,一樣可以擊落陣風戰斗機。
最后,不得不說下擊落陣風戰機的頭號功臣“霹靂15空空導彈”,其采用了“慣性+北斗+數據鏈+主動雷達末制導”的復合制導系統,全程由衛星或預警機數據鏈引導。發射后采取靜默模式,當發起打擊最后階段才突然開啟雷達鎖定敵機,所以印度戰機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就被摧毀了。
可以說,殲-10C搭配霹靂15空空導彈只是我們空軍戰力的下限,而陣風戰機已經是歐洲西方國家的上限,完全就是降維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