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印巴軍事對峙中,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梟龍”戰機在與印度“陣風”戰機的對抗中展現出多方面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電子戰能力壓制:巴基斯坦通過先進電子戰系統成功干擾了印度“陣風”戰機的雷達和通信系統。在2025年5月的沖突中,巴方電子干擾導致4架“陣風”的雷達屏幕完全失效,通信中斷長達4分鐘,最終迫使印軍放棄任務并緊急撤離。
這一結果與印度無法獲得“陣風”源代碼直接相關,導致其無法自主升級電子戰系統和整合其他國家的武器。超視距導彈優勢:梟龍Block3配備的霹靂-15E中距空空導彈射程達145公里,采用復合制導(捷聯慣導/北斗衛星+雙向數據鏈+主動雷達),抗干擾能力顯著強于印度“陣風”搭載的“流星”MK-1導彈(射程約100公里)。
而梟龍KLJ-7A雷達具備170公里上視探測能力,可在更遠距離鎖定目標,形成“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戰術優勢。實戰表現驗證,戰術威懾:巴空軍通過公開梟龍掛載霹靂-15導彈的畫面,直接針對印度“陣風+流星”組合形成威懾。對抗結果:在未發生直接交火的情況下,“陣風”因電子壓制和雷達失效被迫撤退,側面反映梟龍體系的實戰效能。
盡管網絡傳言“擊落陣風”未經證實,但技術壓制效果已獲多方印證。印度“陣風”的系統性局限,升級依賴:法國拒絕提供源代碼,導致印度無法自主升級武器系統或整合非法國制造的裝備。成本制約:所有維護和升級必須依賴法國廠商,長期形成高昂的持續性支出。數據鏈兼容:缺乏源代碼使得“陣風”難以與印度現有俄制、以制裝備實現深度數據融合,影響體系作戰能力。
巴空軍體系化優勢:巴基斯坦通過梟龍Block3與殲-10CE形成高低搭配:殲-10CE配備更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導彈,可壓制“陣風”;梟龍則憑借低成本和高機動性承擔中近距離制空任務。這種組合有效抵消了印度蘇-30MKI和“陣風”的數量優勢。
梟龍戰機憑借電子戰能力、導彈射程和體系化作戰設計,在與“陣風”的對抗中展現出顯著技術優勢,而印度受限于裝備自主權缺失,短期內難以扭轉這一態勢。巴基斯坦優勢在于,所有裝備一水中國制造,升級優化隨時隨地,據說有人看到巴基斯坦梟龍戰機飛行員,用上了殲20飛行員的頭盔,開梟龍用的技術是五代機的技術。
殲20大家應該清楚,“瞪誰打誰”有殲20戰機上的技術,印度只有挨打的份了。其實根本用不著,巴方飛行員可以超視距打擊,梟龍看著一般但是各種系統的升級,那已然是壓制陣風戰機了。我覺得戰斗機看著都差不多,重要的是配備的各種導航系統決定勝負。印度再引入其他戰機,也未必是巴基斯坦的對手,因為巴基斯坦也將引進殲35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